• 54阅读
  • 0回复

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疏通技术成果流向生产的渠道 一项成果实现经济效益五亿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8-10
第3版()
专栏:

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疏通技术成果流向生产的渠道
一项成果实现经济效益五亿元
本报讯 通讯员沈介楚报道: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推广他们研制成功的“金属涂镀技术”。目前该项成果已在全国机械、电子、冶金、交通、农机等几十个行业和部门获得应用,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五亿元。
金属涂镀技术(国外称选择性电镀)的应用研究,在国际上始于六十年代中期。该所于1979年在国内首次开展研究,1980年底通过了部级鉴定。由于这项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机械磨损和材料保护方面的许多技术问题,并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易操作、污染小等特点,1982年国家经委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推广适用项目。
在实现金属涂镀技术商品化过程中,该所根据生产需要,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开拓技术市场。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注意技术配套。该所认为:要使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研制工作必须解决技术的配套,使技术成果完整、实用。在金属涂镀技术的研究中,该所除了注重解决技术本身的问题外,在镀液系列、电源系列、专用工辅具系列和不同的金属材料涂镀工艺等方面均有突破,较好地解决了成果的配套问题。同时,他们还研制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工艺技术,在性能指标方面达到或优于国外同类技术的水平,为技术成果迅速向生产领域转移打下了基础。
——在技术商品贸易中,注意做好技术成果的宣传普及工作。他们在有关部门组织下,分别召开了全国、铁道部和江苏省的金属涂镀技术推广会、论证会,广泛宣传、普及该项技术的知识。同时,他们还专门拍摄了关于金属涂镀技术的电影,制作了幻灯片,举办各种展览会十几次,编写出版了国内外金属涂镀技术书刊资料二十余种,发行近十万册,使该项技术为广大用户所了解。
——积极为用户开展各种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他们除了在江苏省无锡市设立固定的培训基地外,还在上海、南京、福州、兰州、西宁等地,开办了流动的金属涂镀技术研究班和培训班,共为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举办学习班三十余期,培训技术人员和工人四千余人,使用户迅速掌握技术,产生经济效益。
——采取技术转让、联营开发、建立生产基地、代售代销等多种经营方式,加速技术成果的流通。
——注意加强技术的“二次开发”,不断解决在技术推广应用中出现的新问题,扩大应用新领域,提高应用水平,使技术成果在应用中进一步发展深化。他们积极研制镀金用的超小型电源,镀大型轧辊用的大型电源,修补模具用的铂铱阳极等,不断开发新一代的产品,以适应不同行业的需要。同时,他们还针对某些行业的特殊需要,研究解决技术工艺、制订操作规范,从而加速了这项技术成果的扩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