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选准突破口 一业带各业——雁北地区农村经济起步的一条基本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12-01
第2版()
专栏:调查报告

  选准突破口 一业带各业
  ——雁北地区农村经济起步的一条基本经验
  新华社记者 张怀京
长期贫困的山西省雁北地区以当地商品量最大的煤炭生产为突破口,带动全局,使农村经济走上了振兴之路。1984年和1978年相比,除粮食和畜牧业饲养量外,工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总收入、乡镇企业总产值、商品粮、油料产量、人均收入、财政收入等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以上。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五倍多,1984年达到四百一十七元。粮食人均占有量1984年达到一千零三十二斤,从吃返销粮十一亿斤变为交售商品粮七万四千多斤;全地区农村储蓄总额一亿九千多万元,人均八十七元七角二分。
雁北农村经济为什么变化这么快?主要是由于雁北地委和行署在领导经济工作中走出一条“选准突破口,重点突破,再向纵横发展,分阶段主攻”的路子:首先抓住资源优势突破煤炭生产,继而狠抓与发展了的煤炭生产相适应的运输业。在取得较充足的资金同时,不断投之于农田基本建设、造林种草、技术改造以及基础设施、文化教育、智力开发等方面,促进各业各部门的发展。
雁北地区有二百四十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二百二十万),总土地面积三千四百多万亩,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但在解放前,自然资源遭到极大破坏,风沙、干旱、盐碱等长期为害,使这里经济十分落后,到1949年,全地区粮食总产量只有六亿七千万斤;工业总产值一千零三十九万元。怎样加速发展雁北经济?解放以来,雁北作过不少努力,但都没有突破自给半自给的经济藩篱,人均收入长期徘徊在五六十元左右,多数年份,粮食不能自给。
1978年以来,地委和十三个县委多次组织地、县各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对全区自然资源和农村经济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总结出雁北潜在的四大经济优势:(1)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易于开发利用;(2)有大面积的宜林土地;(3)有广阔的牧坡草地;(4)气候凉爽,适宜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油料作物葫麻、葵花以及甜菜。
如何开掘四大经济优势?是四路并进?还是抓住一路,带动各路?
经过分析比较,地委决定“抓煤促农”。为了使煤炭资源尽快变成经济优势,雁北地委放宽政策,走鼓励农民办矿的道路,号召有煤炭资源的地方“乡乡办矿,村村挖煤”,土法上马,以矿养矿,逐步改造,从小到大地发展。同时,地、县两级财政拨款三千多万元,扶持乡镇煤矿发展。从1979年到1980年仅一年时间,全区乡(镇)、村办的煤窑就达三百二十五座。经过近六年的整顿和提高,到1984年全地区已办起各种煤矿三百五十多座,生产原煤一千八百多万吨。六年累计为国家提供原煤六千多万吨,向地、县各级政府和农民提供资金五千四百多万元。
煤炭工业的兴起,首先带动了以煤为原料和为煤炭生产服务的建筑建材业,机械制造、加工修理业,交通运输服务业等。据统计,去年这几方面的企业已发展到三万多个,占全区乡镇企业总数的62.54%;从业人员达到十四万多人;完成产值五亿五千多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4%;完成利润一亿一千多万元,占利润总数的66.1%;上缴税金三千四百八十多万元,占税金总数的71.86%。化工、轻工、电力、冶金等各类行业,也都出现了振奋人心的发展局面。198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九亿六千多万元,比1978年的三亿八千七百多万元增长了147.79%。
雁北地区在煤炭生产取得突破性发展以后,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挖出地下黑金子,建设地上绿银行”的战略决策,逐年增加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投资,以煤炭优势带动另外三个潜在优势,促进油、林、牧的发展。1981年以后,仅左云一个县就由县财政投资,购回一百台推土机,每年机械平地一万亩以上,五年累计新建水平梯田三万余亩。在林业建设中,地、县、乡三级六年来从机动财力中拿出三千多万元资助植树造林,推动了全区林业生产的发展。从1979—1984年,全地区共造林六百七十多万亩,现在有林面积共达到七百多万亩,每个农业人口平均三亩二分。
雁北充分利用发展煤炭生产积累的资金,积极扶持农、林、牧业的发展,建设稳固的基础。以1984年和1978年相比,全地区的农业总收入从三万四千多万元增长到十四万五千七百多万元,净增十一万一千六百多万元,其中农林牧业收入净增五万六千七百多万元,占50.8%;煤炭收入净增一万三千一百八十万元,占11.8%。记者从调查中看到,雁北靠挖煤打开了致富的突破口,靠农林牧副工的全面发展,加速了致富的步伐。那种认为雁北致富就是靠挖煤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