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重视社会效益 方便群众生活 西安马场门粮店改革见成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1-02
第2版()
专栏:

  重视社会效益 方便群众生活
  西安马场门粮店改革见成效
本报讯 记者景险峰报道:西安市马场门粮店,在改革中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行薄利多销,方便了市民的生活,受到人们的称赞。粮店的经营也搞活了,从1981年起,粮店甩掉了政策性亏损的帽子,至1985年12月25日,实现利润十四万元。被评为全国商业文明单位,荣获商业部和全国财贸工会颁发的金质奖杯。
只有十六名职工、一百五十平方米场地的马场门粮店,担负着四周十一条街巷、七千六百多居民的粮油供应任务。以往,群众买面粉自己蒸馍、擀面条,既费事又耗时间。1981年10月,马场门粮店开始加工销售关中传统大众食品——临潼斜口罐罐馍。这种蒸馍,选用精粉原料,制作工艺讲究,热吃筋而香,凉吃酥而甜,以其形状象拔火罐而得名。为了保证传统风味特色,粮店从原产地临潼县斜口镇请来了老师傅,传授技术。罐罐馍一上市,就轰动古城西安。许多市民闻讯而来,排队购买。日加工销售量,由最初的百十来斤很快增加到二千多斤,最高日产销量达五千斤以上。后来,根据市民需要,粮店又相继增加了烧饼、油酥饼、麻花、面包等熟食品,凉粉、凉皮、面筋、饸饹等时令食品,共三十多个品种,经营量日增,方便了群众。1981年开始搞时只有二十一万斤,近两年都达到二百万斤左右,熟食品、面制品的年经营量,超过了这个粮店全年供应市民的口粮数。
马场门粮店开发熟食品取得了成绩,同时,也不放松对市民口粮的供应工作。粮店经理赵英民认为,社会主义粮店如果丢掉粮油供应去捞钱,那就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色,背离了改革的方向。所以,粮店总是尽心尽力,保证首先做好居民的口粮供应工作,每天营业十四个小时。尽管人员少,任务重,他们还是坚持为有困难的居民送粮到家。从1984年年初到1985年第三季度,共为二千六百多人(次)送粮、送熟食品上门二万六千九百多斤。附近居民夸这家粮店是“家门口的粮店”。1984年以来,店里先后收到群众表扬信件七百三十多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