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三个书记“一台戏”——记新民县委领导抓教育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01
第3版()
专栏:

  三个书记“一台戏”
  ——记新民县委领导抓教育的故事
  本报记者 段心强
在辽宁省新民县,见到哪里院子大、房子漂亮,你就猜是学校,保证八九不离十;这个县的学生,从小学升初中,由初中考高中,往上再考大学,分数在全沈阳市都数一数二……
说起这些成绩,老师们总会提到三个书记“一台戏”的情况。哪三个书记?柳宏声,县委书记;李振法,县委副书记、县长;周显声,分管文教的县委副书记。哪出戏?齐心协力抓教育。
这两年,县委的头头脑脑下去后都发现:党在农村的政策虽然是一声雷,天下响,普降一场“喜雨”,但各地的“收获”不一样:有的村人均收入八百多块,而有的村却还是一年吃喝完毕,手中落不下几个。究其原因,大家发现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导致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富村的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搞商品生产有门路;穷村的群众文化低,致富缺点子。这使县委明白了一个实在的道理:要带领群众致富,得狠抓教育!
县里的“一号文件”
两年前,新民县的学校也很好认,哪里院墙倒得象锯齿,房屋豁嘴缺牙,“八面来风”,墙上画得乱七八糟,没错,那准是学校!柳宏声有感于这种状况,大会小会讲修缮校舍,可就是效果不大。不少学校跑去找当地政府,都遇到了“顶门杠”:“拿文件来!”
柳宏声听了,觉得这些干部的脑袋虽然没转到抓教育上来,但意见还是对的。依法不依言么,县上制定这么多文件,有哪一个是讲抓教育的?重视教育不能嘴上抹石灰——白说说拉倒。
去年元旦刚过,柳宏声主持的第一个会议就专门研究教育问题,除了县委常委,各乡党委书记、乡长参加外,还请来了教师代表。会上,大家出谋献策:“要继续落实好政策”、“调动各种办学的积极性”、“教育体制要改”、“关键在于领导人”……你一条,我一条,县委当即形成四条意见,作为1985年的“一号文件”发到了全县。
“一号文件”,给新民县带来了“办学热”。
三道岗子乡羊草沟村党支部书记赵春年,把村里原准备用来盖俱乐部的十二万块钱拿出来建了学校,一片青堂瓦舍,平地而起,加以花砖围墙环绕,与一般农舍相比,如同鹤立鸡群。
有个小学校长水平很高,只因家属无处住,在哪村里任教需要哪村给房子,到处都不接收。这位校长被推来推去,只好“待业”。县里这个“一号文件”下达后,各村争着招聘他,一时出现了“抢校长”的局面。大红旗乡长岗子村新盖了三间起脊的大瓦房,又包种家属的承包地,把这位校长“抢”到了自己的小学里……
给实验楼刮“胡子”
三年前,新民一中高中毕业生考大学出了点小名气,升学率在沈阳市名列前茅。有关领导决定建一座实验楼,可是破土动工后钱没出处,建筑材料没来源,又没人出来说句囫囵话,工程只好停下来,慢慢长出了“胡子”。
县委去年的“一号文件”下来,有人把一中实验楼长“胡子”的过程反映到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振法那里。李振法认为,县里开支再紧,也不至于少这几个钱。再说,盖实验楼是当务之急,为什么老不能列入计划?他二话没说,在工程现场召开了一个“刮胡子”会议,请一中教研组组长以上的教师和财政局、基建局、物资局的负责人参加。
李振法在会上说:“县里财政开支是有困难,但最困难的是一部分领导干部至今仍不重视教育,有钱也不想往这里用。”接着,他搞了“三堂会审”,一笔一笔找县里一年来的资金和建筑材料的下落……
“别说了,定下来!实验楼要多少钱吧?”财政部门的人内疚地说。
“用什么料,我们包下来就是了。”物资部门的人也表了态。
规格、样式、设备……大家一一议论一番。最后,常委们决定:拨款五万元,建筑材料尽着用。李振法风趣地说:“这次决定要畅行无阻,谁踢皮球,把脚剁下来!”瞧,实验楼的“胡子”刮掉后,忽忽地起来了。
小学里的“老学生”
在新民县,有个老同志今天到这个小学听课,明天到那个小学听课。很多小学生不知道他的名字,都叫他“老爷爷同学”。孩子哪里知道,他就是分管文教的县委副书记周显声。
一次,他到梁山镇二台子村小学听四年级一位女教师的课,其中有这样一道算术题:书架上层有一百二十八本故事书,下层有七十四本故事书,由上层拿多少本到下层,两层的书就一样多了?这位老师简单说了几句,就列出算式:“128-74=54”。班上一阵骚动。课后,周显声问这位教师:“什么学校毕业?”女教师回答:“小学。”“哪年毕业?”“1974年。”周显声语重心长地说:“十年动乱误了你的学业,你可不要再误孩子们的学业。今天这道算术题讲错了,下堂课改过来。”接着,他又翻阅了这位女教师改过的作业,也发现了不少批改错的地方。
周显声走访一位老教师,摸到实底,原来这位教师是村党支书的一位亲戚,是“走后门”到学校来的。老教师叹息说:“小学生教小学生,那还有个好?”老周十分生气,找到村支书说:“你找教师怎么也‘走后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叫这样的亲戚教孩子,就是把我们教育的大楼建在沙滩上。”周显声亲自主持在全村招考教师,选了三名德才兼备的青年当教师,使这个小学的教育质量很快有了提高。
接着,周显声又让教育局对全县的民办教师进行一次普查,辞退了一批不称职的教师,充实一批新生力量,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