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平衡哲学”与平均主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16
第1版()
专栏:每周论坛

“平衡哲学”与平均主义
王小吾
某单位1984年度的一位先进生产者,在1985年工作中更上一层楼,做出较大贡献,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终评选先进时,群众属意于他,却榜上无名。对此,群众有疑问,领导解释说:“他不是新近入了党嘛,这也是好事一桩,先进就该轮给别人了。好事总不能让一个人全占了,这叫‘平衡哲学’!”
奉行这种“平衡哲学”的,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尽管有些人嘴上不说,但照做不误。这次张三搞发明创造,获晋升一级工资奖励,下次出国考察就该轮到李四了;赵五提了干,和他学历、资历相当的郑六,虽说德才差得远,因为害怕破坏“平衡”状态,于是分房子优先照顾了后者,如此等等,不是出于工作需要,而是因为“好事总不能让一个人全占了”。
协调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各部分之间按比例、有重点、多层次、有区分的发展,动作谐调,相互促进,而不是牵制掣肘,彼此阻滞,大至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小至基层单位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平衡。比如一个单位,摆好各种工作的位置,理顺各种关系,其中包括正确地树立先进典型,保护“尖子”人物,发现和重用人才,教育转化后进层,狠煞歪风邪气,从而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你追我赶,共同开拓前进的局面,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领导者掌握和运用好平衡哲学,对于我们事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有些单位的领导者所热衷的“平衡哲学”,实际上是平均主义。利益均沾,吃的不仅仍然是物质的“大锅饭”,而且还掺杂着精神的“大锅饭”。这种“平衡”,实际上并不平衡,领导者的天平还是偏向了后进的一边。这种“平衡”,是截长补短,不是以长带短;“尖子”人才难得冒尖,后进者却可得到慰藉,无非都是半斤八两,彼此彼此。哪里谈得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如此“平衡”,维持的只能是一潭死水的平静。这种“平衡哲学”,实为“平庸哲学”。想打开局面,又持此“平衡”观,岂非“南辕而北辙”?
在我国,平均主义是根深蒂固的。特别是“均贫富”的思想,由于有一定的历史的进步性,至今还被一些同志当成社会主义的先进思想。因此,稍不留心,平均主义又会在新的形势下以各种形式重新冒出来,一些人所谓的“平衡哲学”便是其表现之一。只有当奖者奖,不当奖者不奖,赏罚分明,恰如其分,才是我们所说的平衡哲学之一种体现;以此为杠杆,才能起到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的真正的平衡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