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美国来的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18
第8版()
专栏:

美国来的信
于龙华
小青,我写了这一大堆琐事,不过想说明在物质方便、科学昌明、生活力比世界任何国家都高的美国,带大一个孩子,尤其是从出生到入幼儿园期的小孩,的确要比在中国更耗精力,更辛苦的工作。第一是没法雇人帮忙,不仅是一般家庭雇不起,而更是没有这种风气。第二是没有婆婆或奶奶的协助。生产期间,有婆婆或奶奶的,当然会来帮几天忙,最多半个月。超过两星期时,她们即成了不被欢迎的客人,因为年轻的母亲有她自己一套带婴孩的方法——多半象教徒对圣经一般的依照斯巴克医师写的一本婴孩书行事的,不愿也不会接受母亲或婆婆的意见。于是她们不但帮不上忙,反而成了碍手碍脚的人。第三是一切太科学化。婴孩到三个月以后,除鲜奶外,开始喂婴孩食,现成的,装在小瓶子里的。先吃水果类,大点吃蔬菜类,更大点吃肉类蛋类的,而且每顿的份量、配合等都有规定,不知给做母亲的增添了多少事。我小时在浙江乡下住,记忆中,不止一次看到左邻右舍的母亲们,坐在门口,敞着怀奶孩子,一面与人大声聊天。怀里的孩子是否在吃,吃了多少,全不在意。此外,在大人吃饭时,熬点稀饭或米糊,洒点盐,就是婴孩的食物。讲卫生的,用调羹喂,不讲的,用手指,更马虎的,干脆用自己的嘴,什么水果蔬菜肉类的配合婴孩食,听都没听过。记忆中,家乡的小婴孩,还蛮结实的哩。
除了饮食,其他有关婴孩的生长程序,也都用科学方法的,如训练大小便,训练讲话、走路,训练自己拿食具,一切都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而不影响到心理的正常发展为原则。最基本的一点,我认为大不同于中国的,是他们在婴儿很小开始,就鼓励他们的主动性。很浅显的例子,孩子一岁不到,即被放在高椅里,把食物放在他面前,给他一双小叉,或一个小匙,让他自助,结果当然是四分之三的食物到了地上或椅上或身上,一塌糊涂。我对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喂她算了,这样加了你多少事。她不听,说这样她才学得会怎样把食物送进嘴里,不依靠别人。美国年轻人自力更生的精神是否从婴孩期就开始培养的呢?很可能。下次再谈。
於阿姨 1985年8月28日
纽约州首府奥本尼
(二十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