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以工补农”补在增强生产活力的刀口上 上海农村商品生产迅速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19
第2版()
专栏:

“以工补农”补在增强生产活力的刀口上
上海农村商品生产迅速发展
本报讯 上海市郊区各县在实行“以工补农”政策中,改变过去那种把补农金作为分配基金直接补给农民个人的做法,着重于补到增强农业生产活力、促进商品生产发展的刀口上,从而收到了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益和为城市、为外贸出口服务的良好效果。
上海郊县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1985年,全郊区乡镇企业总产值已达八十八亿元,比乡镇企业大发展前的1980年增长两倍。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各县、乡每年都要从企业利润中拿出一部分补贴农业。但前几年有将近一半的补农金作为年终分配基金直接补到了农民口袋里,在缩小务工与务农者之间收入差距和稳住农业生产上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也使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产生依赖思想,以为只要乡镇工业上去就可以了,农业生产好坏不在乎。为克服这一弊端,近两年来各县、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改进“以工补农”办法,把补农金主要用到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直接作用的各项关键措施上:
以工建农。乡镇工业的补农金主要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和建立农、副业服务体系,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对农业的投入。
以工奖农。对粮食、蔬菜生产,以常年平均产量为标准,超产部分根据各乡的经济条件,按交售量的多少给予一定奖励,增产越多,奖励越多。
以工保农。对农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因价格体系尚未理顺收入较少的产品(如肉猪),以及受淡旺季影响国营商业部门暂时无力收购的农副产品(如蔬菜、禽、蛋),乡级合作经济组织从工业利润中给予一定补贴,或以保护价加以收购。
以工促农。对关系到农业生产发展的新技术、新措施、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给予一定的补贴,促其迅速形成生产能力。
以工增智。主要用于增加智力投资,为发展农村经济培养各种技术和管理人才。如委托大专院校培训专科以上学生,办各种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
上海郊区各县在改进、完善“以工补农”办法后,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强了发展经济的活力,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稳步调整,出现了商品生产持续发展的喜人局面。去年,粮食生产在熟制改变、粮田实种面积减少、自然灾害较重的情况下,总产量仍然稳定在常年水平。副食品生产则有较大发展,外贸出口出现了连年增长的好势头。(孙洪祥 唐云)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