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画家吕凤子的艺术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2-24
第7版()
专栏:

画家吕凤子的艺术观
吴俊发
为纪念我国现代早期杰出的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去年十月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在他家乡江苏丹阳举行了隆重的庆祝。这里,把他的美育主张、艺术思想及其高尚的人品,作一简略的评述。
“唯生无尽兮爱无涯,璀璨如花兮都如霞,畴发其蒙兮出其芽,鼓舞欢欣,生趣充塞,正则真如秋月华,美呀。”这是吕凤子先生从事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理想和目标。凤子先生早在清末就受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影响,立志提倡美育,以人类的美的崇高的理念、至美的境界,来培育世人的行为,和谐地发展个性,建立精神丰富、身心健康和道德纯洁的人格,以达人类互爱的美育理想。凤子先生所提倡的美育“是要学者从破执入手,以祛其私,而尽其美,得图实现万异并存并成的美的社会”。他说:“好美恶恶是人的天性,所以美育才有实施可能”。因之,他早于1910年便在上海创办神州美术院,比刘海粟先生所创办的上海美术院还要早些。1940年他又在四川璧山创办正则艺术专科学校。抗战胜利后,正则艺专迁返江苏丹阳。正则艺专在教学内容上,以绘画与刺绣为主要课程,极为重视基础教育,以西洋的素描和中国传统绘画铁线双钩作基础,进而研究油画、水彩、中国画和刺绣等等。凤子先生穷一生之努力,为了“破执”“祛私”,“就异成异,还人的非物教育,但不是造就人上人的教育”,以实施其“爱生者美,教止乱而尽爱”的美育思想。
凤子先生在解放前,将工资和作画收入的绝大部分都用于创办学校和帮助贫苦的学生,尤其是对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关怀备至。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得知著名人士黄齐生老先生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便特聘黄老担任正则艺专文史教授,并成为至交。还于每学期收集书画数百幅,通过黄老转王若飞同志带到延安,表示慰问。1944年底,黄老第二次去延安,凤子先生作画《寿者相》两幅分赠毛泽东主席和黄老先生,祝他们健康长寿。毛主席回赠延安毛毯一条,由黄齐生先生转交凤子先生,先生作为真挚友谊的纪念一直珍藏着。
人品既高,其艺亦高。凤子先生认为,“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所以,他给艺术下的定义:“即穷异成爱,穷爱成己,穷亡成异的人生制作”,含意极为深刻。他说:“艺术制作止于美,人生制作止于善。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即善即美,异名同指也。”又说:“美术,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成物或事的活动。成物叫做美术作品,成事叫做人生制作,实则是同样的艺术活动或艺术制作。”所不同的是,“活动成物止个个,活动成事每贯一生”。这样就把艺术家的为人和艺术创作的活动关系分析得很透彻。因之,他对艺术创作有独到见解,他把“美、爱、力”三者融合在一起,交织在一起,来完成艺术创作。他以改革中国人物画为努力的目标。从1910年至1937年入蜀,主要是画山水,不效法任何人。又画仕女,自喻芳洁,画野老自喻孤。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创作虽然仍是自写情怀,但更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不断地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作品也极丰。
全国解放后到晚年,画风为之一变。他曾多次说过:“我一生寻找人的价值和意义,现在才算找着。”“我还要好好的活几年,做几年,乐几年,以弥补过去的白活、白学、白苦的损失。”因此作画多取材于对劳动人民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爱与歌颂。凤子先生晚年体弱多病,除了作画,还坚持撰写了一部《中国画法研究》。七十四岁在他生命结束前一个月,适逢建国十周年前夕,还兴奋地作画三幅表示庆祝,题词:“老凤今年七十四,一身是病不肯死,新中国建立才十年,似已过了一百世,还待一阅千世事。”
凤子先生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工画,对于书法、篆刻、诗词、画论等都有很高的造诣。书法从钟鼎汉隶书,汉碑功夫极深,篆隶行草熔为一体,独树一帜,实为罕见。篆刻结构严谨,疏密有致,刻石如镂金,生动自然,笔力雄健,别具一格。
总之,凤子先生的美育思想和艺术观点的形成,既不盲从古人和洋人,或故意标新立异,而是从深入研究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之后,从深入研究中国画史和画论以及实践的体会中,逐步形成“我能用书,不为书用”的独到见解。凤子先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热爱党,热爱新社会,誓将“知识技能献给党的事业,至于最后一息”,真不愧是一代宗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