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一束山花迎新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01
第8版()
专栏:

一束山花迎新春
苏光
剪纸在山西,历来与过年有着密切的联系。新春佳节,在农村的院落、窗纸、门楣、食盒、供品上,正是这枝山花盛开,争芳斗妍的天地。例如闻喜的《鹿头花》便是一种“物候历法”的装饰纹样;当地老乡至今仍习惯把它作为节日的礼花。山西剪纸的历史,可以远溯到西周时成王次子的“剪相封侯”,即唐叔虞以剪纸授封的凭据;现在唐叔虞祠中的记述,就是这个美丽传说的佐证。
剪纸艺术如何推陈出新?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从延安文艺座谈会算起,至今已有四十余年。这期间,有当时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美术专门家搜集、整理和剪刻的新作,也有解放后全国剪纸新秀的尝试探索,内容早已突破过去一些迷信色彩的框框,而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体裁、风格、形式多样,其实用性也远远超出节日装饰的范围。但综观这些年来和各方面的革新成就,就其质朴之优美,泥土之芳香,刀剪“笔触”之雅拙和大胆有力,还是出自道地民间艺人之手的为上乘。例如汾阳县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张庆英,就是一位革新能手。“画”如其人,她现在的剪纸,完全是感情奔放时喷发出来的作品。她剪纸没有谁委她以任务,创作目的不为名不为利,不管是否节日需要,想起来就剪,剪好了先发表在自己的屋里自我欣赏,简直是“大智若愚”。象这样的“愚人”我们何不拜她为师,从她那里,取一点养料,来充实我们美术创作呢?
从年龄看来,精品多出在六十岁以上至八十岁开外的老婆婆手里,足见艺术造诣绝非一日之功,这些作品的特点,差不多都是由繁而简,由纤细而粗犷。凡技艺越老练的作者,越不动用木刻刀具,剪纸作品中如有圆形的洞孔,修饰和没有修饰过的(如用木刻圆刀刻下和用剪刀剪下的),其艺术效果迥然不同,这是实践出成果,久炼见功夫的明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