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党中央连续四年发出四个“一号文件”指导农村改革 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六五”期间翻番 要从温饱跨入小康,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3-02
第1版()
专栏:

党中央连续四年发出四个“一号文件”指导农村改革
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六五”期间翻番
要从温饱跨入小康,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据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记者姬斌)国家统计局1985年的统计年报中有一栏引人注意的数字:1985年我国农民平均每人纯收入达到三百九十七元。而在1980年,这一栏中的数字仅仅是一百九十一点三元。两数对比告诉我们一个令人振奋的信息:“六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五五”期间翻了一番。
短短的五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如此之大,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国家统计局的专家们对此进行了纵向分析。他们的分析结果显示:
1981年到1985年的五年,每个农民平均纯收入增加了二百零六元,平均每年每人增加四十一点二元;
1952年到1980年的二十八年,每个农民平均纯收入增加了一百三十四点三元,平均每年每人增加四点八元;
“六五”期间人均纯收入增加的总额比前二十八年增加的总额还多七十一点七元,年平均增加额高出近八倍。
一连五年,年年增收四十多元,这是经过改革,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积极性的结果。就在这五年里,党中央连续四年发出四个“一号文件”,指导农村改革。实践证明,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是成功的。以去年为例,全国各地普遍遭受较大的自然灾害,加上有计划地调减了一部分播种面积,粮、棉产量都比上年减少。出人意料,一年下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上一年增加了四十多元,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了15.6%。正是由于统派购制度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国家计划下的市场机制开始调节生产,多年沉睡的各种资源萌动了,大批曾是闲置的劳动力转入了不断开拓的新领域。据统计,“六五”期间,农民从第二、三产业所得纯收入的增长比第一产业所得纯收入的增长快几倍。
生产的发展,效益的提高,是农民增收的源泉。统计资料表明,“六五”期间平均年增粮食一千一百六十八万吨;1985年糖、油、麻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都比1980年增加了一倍以上,每个劳动力创造的生产性纯收入比1980年提高了60%左右。“六五”期间农民收入增加额的近70%是靠发展生产而得到的。
目前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并不高,只是基本上解决了温饱。要从温饱跨入小康,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这将寄托于靠深入改革加速农村经济的商品化,靠科学技术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值得注重的,一是如何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帮助那些人均收入在二百元以下的农户,发展生产,尽快致富;二是如何适应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的大趋势,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曾这样说:“中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首先要看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五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实现2000年的目标,决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