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横向联合推动出口——从中国天鹅毛毯联合进出口公司看外贸体制改革方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19
第1版()
专栏:

  横向联合推动出口
  ——从中国天鹅毛毯联合进出口公司看外贸体制改革方向
  季崇威
编者按:目前我国外贸体制中存在着产销脱节、多头出口等矛盾,影响扩大出口创汇。中国天鹅毛毯联合进出口公司的经验表明,通过口岸和内地、外贸和工业企业联合经营的组织形式,使口岸与内地之间、工贸之间的矛盾得到协调,有关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合理照顾,从而发挥了大家的积极性,发挥了工业部门和外贸部门各自的优势,有利于团结一致,统一对外,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开发新产品,提高质量,开拓国外市场,共同努力,扩大出口创汇。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作为纺织轻工产品经营体制改革的方向,值得各有关地方、部门和企业参考。
  毛毯出口为什么不断萎缩?
天津是我国传统的毛毯出口口岸。近十年中,毛毯出口口岸增加到十多个省市,但1985年毛毯出口量却比最高年份下降了三分之一。为什么口岸开得越多,出口量越减少呢?主要原因是:过去天津纺织品进出口分公司统一对外经营时,对各厂生产的品种和销售地区统一安排,专业分工,生产厂和销售的国别、地区对口,能做到适销对路,有计划地开拓国外市场。各个档次的毛毯收购价和国外销售价也统一掌握,可以随行就市,灵活掌握,自行调整。多口岸经营后,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虽然一年开二次协调会,但众议纷纭,不易统一价格。规定统一价后也不易严格执行。有一时期对外成交和价格各自为政,口岸之间销价相差很大,使原渠道的国外经销商感到生意难做,不愿再代理,有的只好全部停销。有的国家对毛毯的质量和交货期要求都很严格,如违反合同,就得索赔。由于分散经营,各口岸对一些大宗生意不敢承担责任,不去投标,只好丢掉了。各口岸之间和工贸之间互不通气,信息闭塞,工厂不愿花力量去搞新产品和新品种、新花色,致使毛毯的出口日趋萎缩。1975年我国毛毯出口量占年产量的66%。十年来生产毛毯厂由少数几家增加到五十多家,品种也从单一的纯毛提花毯发展到纯毛普通毯、羊绒毯、人造毛毯、腈纶毯、驼绒毯等多品种,毛毯货源大幅度增加,但1985年出口量却仅占产量的11.3%。事实说明,同一商品的口岸开得太多,缺乏联合协调、统一对外的政策措施,其结果反不利于出口的发展。
工贸联营出口迅速扩大
毛毯是目前国际上的畅销商品,多数国家不限制进口,也无配额。据不完全统计,有七十八个国家年进口量约五千七百万条。我国出口量仅占国际销量的4%。据预测,今后国际市场上纯毛、合成纤维和两者混纺的中高档毯消费量将继续递增,外销前途很有希望。
为了扭转我国毛毯出口衰落的趋势,去年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通过调研以及和有关地方同志磋商后,决定以天津口岸为中心成立中国天鹅毛毯联合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毛毯联),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及其所属的天津服装分公司、天津对外贸易总公司三家发起组建,联合各省市毛毯生产厂和外贸公司共同经营。“毛毯联”负责调研和向生产企业提供国外市场情况,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办理进料加工等业务,发展毛毯生产,扩大毛毯出口,承担国家下达的出口任务及各地委托的代理成交出口任务。其联营方式有:投资入股,代理成交,代理出口,根据品种、价格、供货与销售的可能,协商确定收购或调拨方式等等。
毛毯联公司是全民所有制的工贸结合企业,由投资各方参加组成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业务上由中国纺织进出口总公司领导。该公司经对外经贸部批准成立,去年5月份对外开展业务。6月末在天津邀请九个省市区、十一个进出口公司、十五个厂举行了出口毛毯联营会议,分别和甘肃、青海、四川、陕西、山西、宁夏、江苏、黑龙江等省、市、区进出口公司和毛纺织厂签订了出口联营协议书十三份,落实了出口货源。1985年公司毛毯出口收汇一千二百五十二万美元,为原计划的二倍半。
今年1月下旬,该公司又邀请二十个省、市、区外贸公司和地毯厂代表举行了全国第二次毛毯出口联营座谈会,落实今年出口货源。接着,他们又邀请二十五个省、市、区四十六家毛毯厂的厂长和工程技术人员座谈。会上回顾了我国毛毯的生产和出口情况,介绍了世界毛毯的产销趋势,展出了从十多个国家搜集来的毛毯样品、画册、色卡和包装,并与国内产品对比。这样,与会代表大开眼界,找到了我国毛毯品种、质量与国外的差距,结合我国生产条件,制订了各厂今年试制新品种、新花色和改进包装等计划。各厂扩大出口的积极性高涨。上海、常州、扬州、南通、郑州、咸阳、大庆等地毛毯厂都纷纷要求入股参加联营。3月下旬,公司在深圳召开了毛毯对外交易会,外商选中了四十多个新品种,成交额达一千八百万港元。国外代理商也提高了经销信心。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出口创汇达二百八十多万美元(去年第一季仅四十六万美元),发展前景方兴未艾。
  从毛毯联合出口看外贸体制改革方向
“毛毯联”成立迄今只有十个月,受到各地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欢迎,工作迅速进展,获得令人鼓舞的成绩。这主要是由于它符合各个口岸必须联合统一对外和工贸产销必须紧密结合的客观规律。它并没有利用行政管理手段,自上而下地强迫大家合并;而是通过自愿参加、民主协商的各种联营方式,使工业和外贸、内地和口岸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合起来。它吸收工厂投资入股,把外贸经营的盈利返还一部分给生产企业;它通过代理出口,收取手续费,将外汇留成拨交工厂。给内地外贸公司代理时,将收汇计入内地公司任务。如采取收购、调拨方式,财务方面的问题由公司负责解决。这样就比较公平合理地处理了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使工厂和内地外贸公司都感到将货源交给“毛毯联”出口,比自营出口有利,体现了以口岸工贸联营公司为中心的横向经济联系的优越性。今后以“毛毯联”为纽带,将逐渐形成我国毛毯的出口生产流通体系。
“毛毯联”的经验启示我们:加强横向联系是发展商品经济、扩大出口的强大动力。我国近年来下放出口商品经营权,调动了地方和某些企业的积极性,但也带来了问题:同一商品多口岸、多部门交叉经营,对内抬价竞购货源,对外削价竞销,打乱国内外市场,造成肥水外流,经济效益降低等等。工贸之间、沿海口岸和内地之间的矛盾也长期得不到解决。毛毯联营出口,使上述矛盾得到了缓解或解决。“毛毯联”所走的道路,其他出口商品特别是轻工、纺织工业制品是否也走得通呢?这是在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中,值得大家认真思考和探索、实践的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