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自费建碑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1
第1版()
专栏:凡人新事

自费建碑林
古城开封市曹门外范庄,有个幽静的院落。洞门花墙,曲折有致,一方假山,花木扶疏,它是退休干部李公涛的家。
自幼酷爱书画艺术的李公涛,1983年退休后,一不进城逛大街,二不上戏馆影院,而是花了一千五百多元,陆续买回各类书画宣纸,日夜勤学苦练字画。
“发展旅游事业,重建历史名城”,开封日报上开展的讨论,拨动了他的心弦。他想:“西安有个碑林,作为七朝古都的汴梁(开封),如果也建一座碑林,镌刻宋代以来名书法家的作品,让古老的民族文化重放异彩,传之后世,不是为古都凭添一朵奇葩吗?”他的设想,得到了开封市、河南省书画界人士的赞赏和支持。
于是,他着手规划,取名为“翰园碑林”。刻碑需要资金,李公涛召开家庭会,全家一致同意把一家五口人从事工艺美术、书画装裱、养殖花卉的年收入一万多元,先投入进去。
说干就干。他外出挑选优质石料,寻访刻碑高手;发函征集名家书法。许德衍、启功、萧劳、陈天然、陈国桢等一批著名书法家的手迹,源源而来。
“翰园碑林”自1985年8月动工,至今年3月底,已刻了八十多块。 江苏省记者协会 高家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