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友谊的报春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4-23
第6版()
专栏:

友谊的报春花
本报记者 张云方
是东京还是北京?是日本还是中国?4月21日,北京展览馆剧场里,当中国听众以震耳欲聋的掌声对日本著名艺术家杉良太郎的精湛演唱报以欢迎时,杉良太郎激动了:他对中国朋友的第一句话就是,“此刻我只感到幸福,说不出自己是在北京,还是在东京……没想到中国听众同日本人民一样理解我”。的确,无论是北京还是东京,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人们对友谊的理解都是一样的,产生着强烈的共鸣。这就是杉良太郎在中国演出获得圆满成功的关键所在。
杉良太郎是4月3日来华进行友好演出的,他先后在上海、南京两地演出了六场。南京,这是杉良太郎特地选定要演出的地方。来华前,杉就说:“南京是日中两国人民都不应该忘却的地方,这里发生过令人痛心的南京大屠杀。今天,在建筑日中世代友好的大厦时,尤其要引以为训,使这样的惨事不再发生。”在南京,杉特意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凭吊。春意盎然的南京,花红柳绿,旧迹已不复存在。杉良太郎站在纪念馆前,倾听四十多年前发生在南京的中日间的那桩惨事,不觉热泪盈眶。他喃喃地说:“英灵们,安息吧!日中间不会再发生那样的惨事了,我们会用百倍的友好去填补历史的裂隙。”
杉良太郎是日本家喻户晓的著名影星和歌唱家,也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1965年,二十一岁的杉良太郎初登舞台,以他天赋的男中音立即获得日本演唱界的青睐。次年,他步入影坛,一年后脱颖而出,荣膺日本电影制作家协会的新秀奖。从影二十年里,杉共主演了电视剧一千二百余部,其中七十部是他自己制作的。他先后获得各种艺术奖赏三十余次。一些电视连续剧,如《水户黄门》、《捕吏文五》、《大江户搜查网》、《远山的金君》等,在日本成为风靡一时的作品。特别是今年新春伊始,他与中国女演员张锦(饰虞姬)合作,演出了华侨作家陈舜臣的历史巨著《项羽和刘邦》,使他在艺术的殿堂里,又登上了友好合作演出的一阶。
杉良太郎之所以赢得日本人民的热烈爱戴,不仅是因为演技超拔,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他出身于并不富足的艺人家庭,从小目睹社会下层人们的苦难。他曾憧憬当一名海员,期望有朝一日能为家乡的人们做一番事业。但因种种原因,他最终走上了艺术道路。步入艺术界后,他仍不忘为生活困难的人服务的信念。
为了救助生活困难的鳏寡孤独,十年前起,杉正式办起了慈善事业。截止去年,他已经向大阪市捐赠了一亿日元,他的目标则是十亿日元。
杉良太郎来华前,曾和中日友好活动家冈崎嘉平太先生说,他这次来华是为了进一步推动中日两国青少年的友好交流。他说:“我非常赞同胡耀邦总书记关于日中青年友好交流的讲话,两国青年只有加深交流,建立友谊,才能使日中友好不断向前推进。”杉良太郎来华后的行动,也完全体现了他的这个意愿。他在上海等地与中国青年进行座谈,在北京的十三陵植下了象征青年友谊天长日久的华山松,他还将一亿日元捐赠我国筹备建立“培养青少年基金”。他在北京还充满诗意地说,我把歌声留给中国青年,相信我们这些知音者,会在建筑中日友好的大厦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的。4月22日,胡耀邦总书记在中南海接见杉良太郎时,赞扬他为中日友好作出了努力,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欢迎。杉良太郎兴奋地对中国记者说,“这是我永生难忘的事。”
北京正值仲春时节,万机生发。一位北京姑娘听了杉良太郎的演唱和他的事迹后,感触万般,即兴写下这样一首散文诗:是春天的旋律,回荡在大自然里;是青春的火花,迸击着人们的心底;啊,友谊的报春花呵,五彩缤纷,献给友好的中日两国兄弟。……这里,我们把这首诗献给杉良太郎,愿他这株丰艳的报春花,在中日友谊的沃土里,永葆青春,长开不败。(附图片)
日本著名演员杉良太郎4月18日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独唱音乐会。
新华社记者 李平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