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普通士兵的赞歌——记蔡朝东和他的“老山前线事迹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02
第4版()
专栏:

普通士兵的赞歌
——记蔡朝东和他的“老山前线事迹报告”
蔡朝东从去年7月开始,在昆明、成都、贵州、北京作报告二百多场。他讲的老山前线普通战士的事迹轰动了学校、工厂、机关。许多人听后奔走相告,希望亲人、同事、朋友、领导都能听到。

蔡朝东是原昆明军区的一位干部。他不是战斗英雄,报告也没有讲述战斗英雄惊天动地的壮举。他在报告中说:我讲的是在前线亲眼所见的许许多多普通的人,和平凡的事,他们没有立功受勋。我要为这些默默无闻的普通战士唱支赞歌。
他的报告具有很强的震撼力、现场感和深刻的哲理性。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正义性,解答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问题。蔡朝东通过前线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把普通战士那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
报告中有一位名叫张热格的战士,在老山前沿阵地坚守了四个月,因为有病,领导让他到后方住院,可他坚决不走。领导上只好把他安排在炊事班。一次战斗中,守卫在前沿的官兵已经两天没吃饭了。炊事班的同志商定:每人背五十斤饭,穿过敌人的火力封锁送上阵地。
走到半路,他们被敌人的一阵炮火炸散了。一发炮弹的气浪把张热格掀进了路边的雷场,正好碰响一颗地雷,他的一条腿被炸得鲜血直流。他醒来时摸摸背上的饭还在,便简单地包扎了伤口,爬出雷场,在一条陡峭的山路上,一寸一寸地挪,一点一点地蹭,向高地爬去。当赶来接应的战友发现他时,他只说了一句“饭来了”。战友们把他背上的饭解下来,发现他身上许多地方磨烂了。同志们把饭分到饭盒里,没有一个人能咽得下去。他们流着泪给上级打电话,请求不要再派人送饭了。他们说:“我们啃干粮吧,我们能守得住阵地!”
蔡朝东详细讲述了他多次去前沿某部一连三排的见闻。在那里,全排战士仅用两把铁锹,突击三天三夜挖成了上甘岭式的坑道,顶住了敌人连续六天的炮击,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偷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战士们在距敌仅有两百米的坑道里乐观地高唱《我的中国心》、《党啊,亲爱的妈妈》。当唱到“妈妈”两字时,他们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蔡朝东深深感到这些天天经受着生死考验,为祖国甘洒热血的战士太可爱了。然而,更深地震撼着他的,是这些为祖国浴血奋战的战士走下战场以后的宽广胸怀。
今年初的一个偶然机会,蔡朝东在云南德宏州见到三排一位退伍战士。这位战士已摘下了领章、帽徽,胸前没有军功章,仅佩戴着一枚“两山作战纪念章”。一问,才知道三排只有两位同志立了三等功。蔡朝东惊讶地问:“你不觉得没记个功有点吃亏吗?”这位战士回答:“有多少战友连这样的‘两山作战纪念章’都没挂上就倒下了。作为一个军人,只要尽到了保卫祖国的责任,就是问心无愧的!”
前线就是由无数这样默默无闻的普通战士组成的。有一对年轻夫妻,将出生才三个月的婴儿托给老家的老人抚养。年轻的妈妈在前线努力工作,给家里写信时常要交代喂养孩子的注意事项。战友们开玩笑说,她的父亲成了“函授保姆”。许多父子、兄弟、夫妻双双上前线,只能匆匆见一面,又各奔向岗位。

蔡朝东今年三十四岁,入伍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他参军十八年,在边防就有十一年。老山自卫还击作战期间,他多次深入到前沿阵地,和战士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娱乐,一起经受生死考验。在前线,他每时每刻都被战士那崇高的品德所感染。他在报告中讲的,都是他在前线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
他第一次到前沿时,战士们都叫他“首长”。他了解到战士渴求精神食粮,便带上录音机,为他们播放歌曲,组织战地文艺晚会,给战士们照彩色照片,和战士们守阵地,战士们便改口叫他“老蔡”。他们把藏在心底的要求、希望、喜怒哀怨,甚至平时听不到的牢骚话,都向他袒露出来,使他从一个人、一封信、一首歌、一双鞋垫等貌似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战士和人民心中最宝贵的东西。
他去过的一连三排的那个排长,曾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负过伤,立过功。这次他又参战,是前沿阵地一个战斗单位的指挥员。他待战士亲如兄弟,一个桔子,一块糖也要与战士同分共享。他在上战场前,发现他那正在上大学的妻子对他有二心。虽然他在向蔡朝东讲这件事时,心里十分难过。但是他说:“祖国把阵地交给了我,请上级放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会丢失一寸国土!”
前线战士们热爱生活,热爱阵地上的一草一木。他们希望老山前线也有一支歌。于是,蔡朝东和另外两位同志一起创作了《我爱老山兰》:
我爱你呀老山兰,
顽强的生命倍受了摧残,
墨绿的叶片熏满了硝烟,
芬芳的花朵开得更鲜艳……
战士们喜爱这首歌。他们把歌曲抄在帽子里、衣服上,这首歌很快传遍了前线。
在前线,蔡朝东对战士们的思想感情、对与前线有关的事物都作了细致的观察,因此他的报告真实感人。比如对后方的来信,战士们喜爱手写的,那些铅印的,却被放在一旁。北京市一名小学生在信中写道:“你们在前线保卫祖国,每天都有叔叔负伤、牺牲,我听了很难过。我为你们设计了一种新式武器,用它就能一下子把敌人都打死”。信中还附有他设计的“武器”图样。这封带有十足童稚意味的信被传来传去,有的战士还把它藏在内衣口袋里。
蔡朝东还发现,战士们把后方送来的鞋垫放在挎包里舍不得穿。因为那整车装运的鞋垫,竟没有一双机器制的。他还了解到,有个县的妇联主任认真检查,凡是机器制的鞋垫一律不收。她说:只有一针一线才能表达我们对子弟兵的心意!

前线的所见所闻深深地触动着蔡朝东的心,他在思索:作为一个政治工作者,应该把前线战士的精神传播开去,变为激励人们奋进的精神财富。
1984年9月30日,蔡朝东把阵地晚会录音磁带送到昆明,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在10月1日早晨就播出了。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播放了这个节目,还被评为1984年全国好新闻。蔡朝东又把前线流行的歌曲搜集起来,编辑了《战士喜爱的歌》,发行了十万多册,受到青年人的喜爱。
从前线回到昆明,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的一位负责人、蔡朝东中学时的老师,请他到玉溪市讲讲前线的事迹。没想到,这个没有讲话稿,长达三个小时的报告刚讲完,人们一拥而上,坚决不让他走。这一天,他连续讲了三场。晚上十点半钟,还有一些厂长想请他再讲一场。这一切,使蔡朝东受到强烈的震动,他感到了群众对好的精神食粮在如饥似渴地追求。
从此,他以一颗火热的心自觉投入这项工作。前来邀请他作报告的单位越来越多,有大学、中学、小学、工厂、机关、残疾人协会、劳动教养所等。谁来请,他都去,没有汽车,就骑自行车或步行。他讲到哪,那里的慰问信就象雪片一样飞向前线。
在蔡朝东的报告中,有催人泪下的战地晚会实况录音,有枪炮激越的现场播音,有战士家书、夫妻对歌、母子谈话,有激昂深沉的战场诗歌,也有感人肺腑的烈士遗文。蔡朝东把大量素材浓缩、精选,把一件件真切可信的事实献给群众。
蔡朝东的报告使失足青年也受到震撼。北京某劳教所的青年给蔡朝东寄来一封封信,有的联名写道:“你的报告使我们忘了露天的寒冷饥饿,甚至忘了我们还是被教养的失足者。在烈士陵园的墓碑上,写着的战士出生年月,正与我们的教养通知书上写的出生年月一样。我们如果能够重新做一次选择,那么,登上老山主峰的,一定会有我们!你使我们真正感到了自责。你听,有多少人发誓,要象你们那样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就在这个所,听完蔡朝东的报告后有六百多人向前线写了慰问信,二百八十多人要求义务献血,六十多人要求为前线捐款。
新华社记者 刘回年 吴克鲁 陈湘安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