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祝愿与期望——写在“六一”儿童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31
第3版()
专栏:

祝愿与期望
——写在“六一”儿童节
邓朴方 王鲁光
我们经常收到许多小朋友的来信。孩子们在信中热情地询问中国残疾人福利事业的进展情况,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们所在的少先队小队、中队,如何开展“创造杯”活动,那情意深切、内容丰富的“我为残疾人送温暖”主题队会,使我们甚为感动。有的小朋友甚至一分一分地把零食钱积攒下来,寄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提出为同龄的残疾小朋友办点好事情。还有的少先队员在信上激动地写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这两本书的读后感,决心学习保尔、吴运铎以及张海迪、“两山作战”的伤残英雄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长大了,也要向他们那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这一封封来信捧出了孩子们火热赤诚的心,也反映出八十年代少年儿童崭新的道德风貌。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衷心地向全国小朋友,其中也包括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不幸致残的小朋友,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希望你们能够相互真挚地理解和帮助,希望我们的小朋友们都能够有更宽阔的胸怀,更深邃的眼界,更广博的知识和更加美好、善良的心灵。培养这样的新一代人,是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的千秋大业,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在,这是美好的、崇高的事业,献身于这样的事业是值得的。我们仅向从事这一光荣而又艰巨工作的老师们、少先队辅导员们、社会上一切关注这一事业的有识之士以及广大家长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残疾人在我国有两千多万人,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省份的人口。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是在“四化”建设或保卫祖国战斗中负伤致残的,也有的是由于疾病、遗传、事故、污染等原因造成的残疾。随着社会的进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但不能完全消除它。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残疾人福利事业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但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主义的影响,在我们一些成年人及孩子们身上,还不时表现出对残疾人的偏见、歧视,这就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进行教育,锲而不舍地做好工作,改变愚昧落后的现象,同一切剥削阶级的腐朽没落的思想作坚决斗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属于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这一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使他们从小就更深地懂得社会,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更多地懂得爱,从而培养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及一切老、弱、病人的良好风尚。残疾儿童理所当然地属于全体儿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同样需要得到理解、得到尊重、得到帮助,同健康儿童一样享受全社会给予的温暖和爱。我们的孩子们更应该从众多的与命运顽强抗争、身残志不残,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的残疾人身上学到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使我们的青少年认识到生命价值的高低,并不在于有没有健全的身躯,关键在于有没有能够容得下整个世界的宽阔的胸怀,一颗能温暖生活的美好的心灵。生命的意义也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是否为他人做出了贡献,即便是短暂的年华,也有闪光充实的人生。
我们诚挚地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一大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有效地进行各种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着眼于未来,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广泛开展起来,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出贡献。相信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十年或几十年后,我们的社会风貌必将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将更加繁荣昌盛。这就是我们在“六一”儿童节的祝愿和期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