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孝感地区粮食形势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01
第2版()
专栏:

孝感地区粮食形势调查
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 周其仁 杜鹰 冉明泉 杨经伦
1985年我国农村贯彻调整产业结构和改革统购派购两项政策,恰逢粮食总产比上年减少二百五十多亿公斤。于是,“种田人的兴趣转移”成了议论农村形势的热门话题,连带引起一些人对粮食形势的现状和前景的关心。
一、工副业发展快,粮食生产一定萎缩吗?
湖北孝感地区,邻近水陆交通便利、横向经济联系活跃的武汉,近几年,工副业发展迅猛,农村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直接受到城市副食品市场放开的刺激,商品菜、鱼、猪、禽增长幅度大。1 985年与上一年比较,淡水鱼从二千六百万公斤增为三千六百多万公斤;生猪出栏率增长了11.9%;家禽达到一千七百一十七万只,增长20%;菜地面积从几年前的八百亩增到两万四千亩。
(2)乡镇企业发展迅速。1985年全地区乡镇企业总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1.9%,从业人员已占农村总劳动力的25%。其中乡村两级企业,1985年总产值即比上年增长51.1%。
(3)进城务工经商的门路宽。常年进入武汉及周围城市从事建筑、商业、服务的就有十七万人,加上进入地区内城镇的四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0.4%。
(4)农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较快。1 985年农村第一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产值增长19.7%,第三产业收入增长42.9%。
随着多种经营活动的展开,不同行业的“收入差”日益显示出来:据全地区专业户的统计资料计算,每个经营粮食的劳动力创造的年纯收入为一千二百零二元,相当于经营经济作物的83.6%、畜牧业的96.1%、渔业的67.4%、工业的74.9%、运输业的56.9%、建筑业的55.5%、商业和服务业的80.9%。
种植粮食的比较收益最低,是事实;改革统派购制度,农民可以自主地对“收入差”作出反应,也是事实。按照流行的认识,这样的地方似乎容易出现粮食生产的萎缩。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1 985年孝感全区继续调减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八点四万亩,但粮食总产却达二十四点三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1986年全地区的粮食生产仍是增长势头。夏粮总面积比去年增长2.9%;良种杂交稻种植面积增加80%;夏种指数增长0.6%。业务部门估计,若无大灾,今年粮食总产可望达到二十五亿公斤。
总之,对于“农村工副业发展过猛势必引起粮食生产萎缩”的推论,孝感是一个反例。二、流通状况对近期粮食生产形势具有决定性影响1979年—1984年,孝感地区农民连续得到增产粮食的强刺激信号:粮食征购价提高30%,超购价提高50%;开放粮食集市;连续几年的敞开收购,等等。包产到户的农民对这些信号迅速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全地区1978年粮食总产十六点二亿公斤,1984年达二十四点二亿多公斤,年平均增长6.9%。
商品粮增长更快。1978年全地区征购粮二点六亿公斤(合贸易粮二点一亿公斤),占总产量的16%;1984年增至十亿公斤(贸易粮八点一亿公斤),占总产量的41.2%。仅粮食部门购入的商品粮,五年间就增长了二点八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5.2%。
这样连续的超常规高速增长,无法为现实的有购买力的需求所容纳。市场价格灵敏地反映出粮食的供大于求。1984年末,集市大米价已跌为每公斤四角二分至四角四分,比1 982年下降了30%;不仅低于超购加价水平(每公斤五角四分),而且已略低于“倒三七”比例价水平(每公斤四角五分)。国家购粮牌价对供求转折未能作出相应变动,但收购数量却受到仓库容量和财政补贴额的间接制约。不论广播上如何喊“敞开收购”,事实上存在种种形式的限收。孝感农村普遍出现“卖粮难”,粮农苦不堪言。
市价猛跌和“卖粮难”,给农民发出了减缓粮食增长的信号。1984年秋,减少粮田面积和减少投入的情况已较普遍。导致1985年全地区夏粮比上年减产四千六百七十多万公斤,一季减产幅度即达9.7%。
1985年7月之后,流通形势很快又发生了转折。外省区粮食重新见俏的信息纷纷传到孝感。上年每公斤四角八分的大米运到青海还无人问津,现在几十笔议购生意找上门来,开价就是每公斤五角六分至六角四分。粮食议购价提高了13.9%,带动集市粮价回升9.5%。对此,孝感农民再一次比较迅速地作出了反应。全区秋粮总产比上年增产四千八百三十八万公斤,抵销了夏粮减产数额,争得全年粮食仍增产一百六十多万公斤。
这个变化过程说明,近期流通状况和市场变化对粮食生产形势有着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1985年一年之内,农民售粮倾向骤变,从上半年纷纷争卖合同粮转向下半年的惜售,给刚刚开始实行的粮食合同定购带来很大困难。面对粮价见涨、农民惜售的情况,孝感地果断地改变习惯做法,没有去封锁粮食市场,而是积极地开展跨省粮食贸易;并以跨省议价贸易的收益为经济后盾,来支持合同定购粮的完成。据估算,这里经营跨省贸易粮,除去流通费用,每公斤粮食的经营净利为八分至一角二分,每做成一公斤跨省议价粮的生意,即可支持本地“议转平”一至一点五公斤。去年全地区议购贸易粮二点二五亿公斤,比1981年增长一点七倍;全地区“议转平”粮六千多万公斤,占合同定购粮的11.7%。
孝感地区大力开拓粮食市场,搞活跨省贸易,真正使粮食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经验,是值得重视的。三、理解农民的经济行为是准确估量形势的基础
农民能够对市场信号作出积极反应,并不是出自某种信念,而是由他们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问题是市场供求总是有波动的。而小规模的承包经营农户在对市场供求价格波动作反应时,常常会加剧波动的幅度。
孝感地区每个农户平均承包耕地四点九八亩,每个农业劳动力占地仅二点九五亩,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仅一百三十六元。基本生产单元的经济实力如此之小,决定了农户尚不可能对市场波动作出“逆风向调节”,而多半是刺激信号一来,千家万户或者一起扩大生产;或者一起收缩。于是,粮食、经济作物、生猪等等放开市场之后,多多少少,此起彼伏;从多转少,从少转多,形成交替震荡。
此种局面如果持续数年而不能改善,一是影响市场的稳定供给;二是对中长期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投入方向的引导以及规模经济的形成,都会发生颇为不利的影响。
因此,市场放开后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减缓供求波幅,集中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但是另一方面,正由于农户经营规模过小,实力不足,也使目前我国农村不易普遍发生农民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过速的情况,从而导致农业的萎缩和衰败。
据孝感地区乡镇企业、专业农户和一般农户家计调查等有关资料分析:
(1)凡收益高的产业部门或经营项目,固定资产的装备率也较高。如每个劳动力平均占用的固定资产,运输业为二千一百四十八元七角,工业为七百九十九元八角,商业服务业六百二十二元,建筑业五百五十二元四角,渔业五百零三元九角,畜牧业二百八十三元,分别相当于种植业(劳均二百四十一元六角)的八点九倍、三点三倍、二点六倍、二点三倍、二点一倍和一点一七倍。要想取得高收益,就要预付高投入。
(2)农民自有资金并不多。云梦县1985年末每个劳动力拥有的储蓄加手持现金为一百四十二元;汉川县为二百三十二元二角,仅凭农民平均自有的资金,不具备装备更多人转向高收益部门就业的条件。
(3)平均每元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纯收入,经济作物为十一元零九分,粮食为四元三角八分,畜牧业四元四角二分,建筑业三元九角二分,渔业三元五角三分,商业服务业二元三角九分,工业二元零一分,运输业九角八分。可见从资金的投入和回收角度看,种养业仍相当诱人。
(4)1984年银行向农民贷款激增,使乡镇企业基建规模扩展过猛;1 985年遇到紧缩性宏观控制,遗下一大批半拉子工程,流动资金奇缺,加上原材料、供电短缺,产品市场需求不足,全地区亏损企业增加,仅1985年即关闭乡镇企业七百一十一个。不少农民经理、厂长尝到了办乡镇企业承担风险的滋味。以上种种因素都制约着农民大规模向高收益部门流动。“晚上想好千条路,早起还得卖豆腐。”这是今天我国多数农民只能按传统生产方式谋生的一种写照。脱离这一基本事实,以为只要哪里收益高,农民就可以“自由地”往哪里转,势必对粮食形势作出错误的估量。
综上所述,粮食供给的波动主要产生于粮食市场的价格变化和市场调控状况,而并非来自非农产业发展迅猛所造成的不平衡。只有正确理解农民的经济行为,全面研究和估量形势,才能对症下药,抓住当前粮食问题的真正关键。
四、扩大议价贸易的路子走得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缩小合同定购数量、扩大市场议购的决策。
贯彻之中,遇到一系列新问题。如:
集市粮价回升幅度较大,今年1—2月,孝感地区集市大米均价达每公斤五角四分至五角六分,比去年同期上升12%;
合同定购量虽然减少(从五点四亿公斤减为四亿公斤),但定购粮价同市价差距拉大,农民惜售倾向加强;
委托代购粮价也比市价低,如何完成,确实困难。
有人主张,将合同定购和委托代购统统明确为非完成不可的“任务”。但这样一来,孝感地区任务粮总量增大到五点七亿公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越改革,死任务越大,如何向农民群众解释?!
有人主张,未完成合同之前,粮食集市不开放。这更是明显地回到典型的统派购格局。
回顾历史教训和近年经验,人们有理由问一问:封锁粮食市场势必恶化国家同农民关系,难道会有利于刺激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流通阻塞了,今年产粮区的粮食市价可能压住,“合同”也较易完成;可是下一轮农民又会作何反应,对中期形势又将产生何种影响呢?
事实上恰恰是今年的形势,十分有利于扩大粮食贸易。因为从全国看,湖北目前恰属粮食市价的最低谷区。今年3月下旬每公斤大米市价:广东为七角四分,广西七角二分,福建七角二分,云南八角二分;北方粳米价更贵。分别比孝感地区的集市米价(五角四分—五角六分)高27.4—51.9%。因此,扩大运用去年云梦、汉川等县靠跨省议价贸易支持完成本地粮食合同的经验,今年似更有条件。地县粮食部门对此都有积极性。
商品越卖得动,就生产得越多。粮食并不例外。我们离开孝感时,地区已接到上级政府文件,明确委托代购粮要真正随行就市,决不搞成又一块任务;回来之后,又听说限制大宗议价粮食出省的禁令已松动。如是,孝感粮食流通形势又顺畅了。按全地区去年总购粮七点六亿公斤计,若有三点五亿公斤真正遵循市场规律议收议销,那么仅此一项即能有力地支持完成四亿公斤合同定购。
看来,逐年缩小合同数量,扩大议价贸易,是走得通的一条改革路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