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在井冈山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8-01
第3版()
专栏:

  在井冈山上
一九二七年中国革命失败以后,毛主席便在湖南、江西边境一带地区,领导秋收起义,组成了革命武装。在连续的苦战以后,毛主席带领这支部队到了井冈山地区,建立了最初的革命根据地。
为什么要上山呢?因为在当时革命形势之下,毛主席认为不是进攻的时候,而是退却的时候,应该很好地组织退却,找个立脚的地方,建立根据地,保存革命力量。
为什么要上井冈山呢?这是因为井冈山在江西的遂川、宁冈、永新、莲花和湖南的茶陵、酃县等县之间,周围五百多里,四面都是高山,非常险要,便于作战防守。山上还有一片平地,周围有十九个集市,中间有上、中、下、大、小五个井(井就是村庄的意思),山周围都是稻田,出产丰富。周围各县的农民,受过革命的影响,觉悟程度很高。就是由于地形险要,出产丰富,群众条件好,所以毛主席选定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在井冈山上,最有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造时期有极大意义的一件大事,就是朱总司令在一九二八年四月,上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朱总司令带来了三个主力团,和毛主席会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共编成三师六个团,人数有一万多。军长就是朱总司令,党代表就是毛主席。从此,这两支合而为一的武装部队,就在毛主席朱总司令的领导之下,走上正确的道路,发展起来。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名字,在中国革命史上,便长期联系在一起。
红军在井冈山上,是十分艰苦的。山上有很多的树林,有很清的涧水,所以柴水都不成问题,成问题的是粮食和油盐,于是决定要准备好三个月的粮。那时候队伍早上下山背粮,晚上回来,天天下山上山,情形很有趣。山是弯弯曲曲重重叠叠的,每天只看到一个个接连着爬上爬下,像蛇一样。当时朱总司令已经四十岁了,也亲自到树林里砍了一条扁担,上面写了“朱德记”三个字,亲自来挑,有时一天来回挑两三次。红军士兵看见自己的军长和他们一样的不辞辛苦,兴奋极了,大家干的更起劲了。当时部队里面金子比较多,到落大雪了没有办法,拿金子掉棉花,可是不能每人都有棉衣穿,有的还只穿单衣,没有布鞋要穿草鞋或者打赤脚。那个山很高,南方各省的山常常是在三千米达左右高,那儿就差不多有四千米达高,山上经常下雾,给养非常困难。最初反革命还隔的远,附近几百里路都是红军的范围,到以后一个时候形势严重起来了,红军在山头,敌人在山下,讲话唱歌都听到。形势紧的时候,红军没有菜吃就吃南瓜。一九二八年红军几次被围,大家就是天天吃瓜,顿顿吃瓜,以瓜度日,当时部队没有毯子,盖的是卧草,每人一捆禾草,晚上把禾草盖起来,外面遮一块门板,门打开满屋都是卧草,不知有人,一走进去,睡觉的就会叫起来,因为踏在头上了。可是就在这样艰苦困难的时候,由于官兵是为了革命事业奋斗,为劳动人民的利益而战,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军队内部讲民主,经济彻底公开,大家一块生活,一块劳动,一同对敌人作战,精神非常饱满。
红军的优良传统,是和毛主席的建军思想分不开的。拿做群众工作这个任务来说,也是一开始就有了的。当初部队中有工农运动委员会,就是政治部的前身,除了部队本身的政治教育以外,还要做群众工作。一九二八年,井冈山附近的六七个县都建立了革命政权和地方武装,分过田,分过谷子,一个人六百斤,成立农民协会、少先队、儿童团,闹得热火朝天。各县的反革命政府官吏,都往大城镇逃跑,人民的力量大极了。一九二八年过新年,群众有一支歌子说:“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要活捉萧家壁,要消灭罗普泉。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打了土豪分了田。”(按:萧家壁、罗普泉都是群众痛恨的民团团长,萧匪已经在前年被解放军剿匪部队活捉。经群众公审枪决。)从上面这些歌子,可以想见当时红军同群众的关系,是多么密切。
红军就是依靠了井冈山和四围地区的人民,打垮了敌人几次对于井冈山根据地的围攻。红军刚到井冈山不久,湖南国民党军第八军便跟踪追进山来。敌人一个军,红军当时只有一个团,实际只有七个连。毛主席想了办法,提出:“集中打仗,分散作群众工作”的口号,一面自己留下两个连扼守黄洋界岭,同敌人主力苦战三昼夜,给敌人重大杀伤,敌人始终未能越过黄洋界岭;一面又派两个连迂回至敌人背后,截断敌人的运输给养。敌人背腹受敌,被迫退去,红军保存了自己,驱逐了敌人。这便是有名的井冈山第一次反围攻。这次胜利,使红军在井冈山根据地暂时站稳了脚根。后来朱总司令上山后,人数增多,军威大振。一九二八年夏季湖南、江西两省国民党军队联合来围攻,红军集中兵力,歼灭了它两个团,残敌狼狈退去,又取得了第二次反围攻的完全胜利。不久,彭德怀同志率领在湖南平江起义的部队,前来会合。湖南、江西、广东三省国民党军队又举行第三次围攻。当时领导机关决定以井冈山作为牵制,部队转入敌人后方,扩大游击战争,于是采取了战略上的转移,以彭德怀同志守山,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举行第一次长征。那是在一九二八年十二月落大雪的一天出发的,有二千五百人,两个主力团、一个次要团,目的是要经过江西南部进到江西东部建立根据地。到了大庾,受到敌人意外袭击,遭受失败。但是,由于部队政治工作强,领导强,所以能够团结不散。当时一天一晚要走一百四十里路,三十天强行军,每天晚上十二点钟起床,一直走到第二天天黑才休息。每天照例如此,起床之后宣布命令就走。可是没有人掉队,许多伤兵都跟上了队伍。由于敌人追得很紧,红军来了一个反攻,把敌人三个团完全打垮,缴了一千多条枪,俘虏两千人。红军终于把革命种子散布到了福建、广东、湖南、江西四省,以后各地都搞起了游击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再也扑不灭了。
毛主席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引导革命首先在乡村发展,走武装斗争的道路,从一块根据地发展到建立多块和大块根据地,这是中国革命史上伟大的转折。如果没有当时井冈山的艰苦斗争,就没有以后的土地革命运动,就没有今天的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就从这里为开宗明义的第一章。可是,当时要坚持这一斗争,也是不容易的,当时有一类主张不要武装斗争,不要革命的所谓“取消派”分子,自动退却逃跑了,还讥笑红军说:“你们毛泽东住在井冈山顶,特委住在山腰,区委住在山脚,刮风下雨首先知道,晓得什么世界形势,谈什么革命。”他们看不见革命的前途。红军不仅要反对这种逃跑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当时部队中存在着的另一种拚命主义情绪,认为乡村没多大用处,要攻大城市。红军在毛主席领导下,反对了这两种倾向,才成功地坚持了井冈山的斗争,展开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据总政新闻处稿,略有修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