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陋巷深处信息库——记温州东风信息服务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2
第2版()
专栏:通讯

陋巷深处信息库
——记温州东风信息服务社
本报记者 王学孝
在浙江省温州市一个连汽车都开不进去的弄堂小单位——温州东风信息服务社,二十几个小青年,在一年多时间里,从二百四十种报纸上,缩编出七百万字的各种信息资料和一百五十万字的新技术产品资料,还为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培训了四千多名传播、普及信息知识的信息员。
说来是前年夏天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在温州一个职工夜校的教室里,十来个肯学习、勤动脑的小姑娘,七嘴八舌在议论着:搞四化建设,全国上下都在追求高效率,我们青年能为祖国为社会进步做点什么?教她们文学课的姜洪涛老师指点说,最好的办法是为人们提供信息,与开发物质资源相比较,开发信息资源投资小,见效快,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姑娘们听了姜老师的话,说干就干。你八十元,她一百元,大伙把钱凑起来,买了一台打字机,一台油印机,订了二百四十份报纸,又从家里带来几张桌子,几只凳子,小小的东风信息服务社,就这样开张了。姜洪涛成为服务社的领头人和组织者。
每天清晨,苗条纤弱的陈敏姑娘,象邮递员一样准时赶到邮局,用自行车驮回当日到达的全国各地最新报纸,分发给同伴。她们每人一天要阅读二三十份报纸哩!她们看报可不象一般读者那样粗粗浏览,或只看标题,而是连报纸中缝新闻都要细读,认真地搜寻着对各行各业的人们有用的信息资料。去年一年,她们阅读的报纸竟达一吨半重!她们在这些头绪纷繁的文字海洋中去芜取精,分类归档,对市场动态、国际市场、国外科技、轻纺工业、化工机械工业、交通建筑业、电子电器、食品、医药、服装、园艺等几十个专业项目,予以分类汇检,浓缩精编成册,每旬出一期,每期约十万字,近千条信息。
这种汇编所含的信息密度之高,容量之大,速度之快,少见得很。交谈中,姜洪涛递给我一本刚刚装订成册的《全国二百四十家重点报纸信息分类缩编资料》,刊期是1986年4月30日。我粗略翻了一下,发现4月20日的浙江日报、19日的经济参考、13日的深圳特区报中的市场、经济、科技信息等,已都被收编进去了。
他还递给我一张即将出版的《全国崛起产品资料集》目录,这是专门搜集、介绍、推广国内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全国一万多家先进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信息汇编,是了解全国各地优秀产品不可缺少的参考检索资料。
姜洪涛告诉记者,他们试办信息服务社的第一年,已为国家创税利两万多元。然而,他们工作的意义,是无法用经济效益来衡量的。据专家说,一个学者写一篇论文,大约有70%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查找资料,如果这些工作由别人来做,学者、专家就可以把查寻资料的精力用于他人不能代劳的研究工作上。上海一位科研工作者看了他们汇编的信息资料后写道:“它帮助我从浩瀚的市场情报资料中,检索到了我正要去寻的市场信息。”
任何一个伟大天才为寻其专业资料,也不可能在几十分钟内,看完一旬的二百四十份报纸。可是二十几个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小青年,却圆满地帮助解决了这个难题。各级领导、企业家、科研工作者,百忙中既可不费很多时间,又能从他们的信息汇编中,总揽全局,这对于跟踪信息,研究发展趋势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几十年后再回过头来看它的历史价值,那也决不亚于它今天的实用价值。
毫无疑问,信息为发展商品经济插上了翅膀,东风信息服务社也必将得到人们的赞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