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材料表明 农村商品经济联合体发展快 去年已有48万多个,从业人员四百余万,收入133亿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3
第1版()
专栏: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材料表明
农村商品经济联合体发展快
去年已有48万多个,从业人员四百余万,收入133亿元
本报讯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商品经济中的一股新兴力量——商品经济联合体(统称新经济联合体)逐渐崛起。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有关最新统计表明,到去年年底为止,全国已有这类联合体四十八万多个,从业人员四百二十万,经营总收入达一百三十三亿元。现在,商品经济联合体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势头仍在发展之中。
农村商品经济联合体是农户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发展生产和经济为目标,以自愿互利为原则组成有一定规模、场所、人员,有相对稳定的经营项目,有会计核算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经济组织。这类经济组织的一大特点是因地、因人、因产业制宜,责权利紧密结合。据二十八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缺西藏)调查,1985年农村新经济联合体不仅个数增加,而且规模有所扩大,布局趋于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业人员增加。联合体从业人员达四百二十余万人,比上年增长18.1%,占农村总劳力的1.1%。平均每个联合体从业人员八点七人,比上年增加一点一人。
二、请帮工、带徒弟增加。在全部从业人员中,请帮工、带徒弟占从业人员的比重由上年的19.8%上升到28%。
三、固定资产增加。联合体拥有固定资产原值四十八点八亿元,比上年增加十五亿元,增长44.4%。平均每个联合体拥有固定资产原值一万余元。
四、农村新经济联合体,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占大多数。三大产业联合体的发展变化是:从事第二产业联合体(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的个数增加,规模扩大,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9.7%上升到54.3%。从业人员为三百零七万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二十六亿元。从事第三产业的联合体(包括交通运输、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由于有些联合体因管理不善,信息不灵,资金周转困难,分配处理不妥而解散,致使个数和从业人员都有减少,但坚持下来的一般搞得比较好,固定资产和经营收入都增加较多。1985年,第三产业联合体近十五万个,比上年减少近两万个;从业人员减少八万余人;但经营总收入达二十八亿多元,增加六亿余元。从事第一产业联合体(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个数增加,平均每个联合体的从业人员减少。1985年,第一产业联合体为七点六万个,从业人员四十六万人。
此外,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统计还表明,去年农村商品经济联合体的劳动生产率和固定资产利用率有新的提高;联合体对国家的贡献增加,集体提留扩大,农民个人收入提高。但由于多数联合体尚处于初创阶段,技术、资金、经营规模和效益以及收入分配等方面仍不够完善,这是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加以注意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