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作客北威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3
第6版()
专栏:联邦德国通讯

作客北威州
本报记者 陈特安 江建国
6月12日下午,胡耀邦总书记在到达波恩几个小时之后,便驱车前往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简称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访问。莱茵河畔的州政府大厦前鲜艳的中国五星红旗在夏天的阳光下轻轻飘动。胡总书记不顾旅途劳顿,兴致勃勃地同北威州总理约翰内斯·劳就发展中国同北威州的友好关系进行了交谈。胡总书记说,中国人民所熟悉的恩格斯、海涅、贝多芬都出生在这个州。今天北威州同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中国的武汉与北威州的杜伊斯堡结成友好城市,武汉一家工厂的“洋”厂长就来自北威州,他在中国的事迹是非常感人的。
北威州是欧洲工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西德经济力量最强的一个州,著名的鲁尔区就在这里。仅北威州的出口额就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但是近年来,这个以钢铁、煤炭、机械等传统工业部门著称的工业区面临着新兴工业部门和新技术的严峻挑战。昔日繁荣的鲁尔地区,一度被称为“经济贫困的孤岛”。但是北威州并没有衰落。州政府因势利导,及时制定纲领,紧紧抓住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使北威州得以重振雄风。1984年它的经济增长率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李鹏副总理同日下午参观的克虏伯公司就是北威州变迁的一个缩影。下午四时许,李鹏副总理参观了它的技工培训中心,在几个车间内学员们正在紧张地学习车、钳、焊接工艺,其中还有为了避免失业而改行到这里进行职业训练的中年人。主人向李副总理介绍说,克虏伯公司重视职业培训,每年培训费高达八千万马克。这个培训中心每年能培养徒工五百名。
接着,李鹏副总理参观了该公司一家机械制造厂,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多功能式罐身加工组合机床”的运转情况。这种机床,每分钟能加工制成一千二百个罐身,这是目前世界最高速度。主人送给李副总理一个塑料罐头盒,看上去与金属的并无多大差异。主人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塑料制成的罐头盒。李副总理说,如果这样的罐身取得成功,那么世界将会节省大量钢铁。
克虏伯公司这家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钢铁巨子,在联邦德国的经济生活中曾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七十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使它面临困难,真有“夕阳西下”之势。严酷的现实使克虏伯不得不把对企业的“改造”和“重振竞争能力”提到日程上来。据介绍,公司从那时以来,就努力把产品、设备和组织置于最现代的水平上。他们大力发展高技术产品,从生产大量普通钢发展到现在产品的90%以上是特种钢。他们重视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注意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注意劳动力的知识更新,生产第一线人员中技术员和工程师已占60%至70%。正如李鹏副总理在谈到参观克虏伯公司的印象时所说的:克虏伯公司产品质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重视技术工人的培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锐意改造,克虏伯公司这家老企业又有了新的活力,成了鲁尔地区的火中凤凰之一。该公司近四年内,生产每吨钢的成本已下降了一百马克,钢的销售额1984年比上年增加9.85%,1985年又比1984年增加4%。去年这家公司的总销售额也比前年增加2%。
克虏伯公司是西德传统工业的一面镜子,它的境况好转反映了西德以至西欧传统工业改造初见成效、“夕阳工业”在复兴的新趋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