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心中有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3
第8版()
专栏:

心中有人
王朝闻
3月下旬在成都参观书展。对我最有吸引力的,是新成立的四川美术出版社的展品。高挂着的年画九大元帅的骑马象,据社长王伟同志介绍,从1983年起,这些作品先后印刷过十九次,累计印数六千五百多万幅。这就是说,它开创了新年画最高纪录。这一庞大数字足够表明,它的出版体现了广大群众对于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功臣的热爱与怀念。出版社不满足于数量而忽视更重要的质量,去年,每一幅画让原作者重画,争取在艺术上逐步提高。
此社编辑方针之一,是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展品里有许多四川和其他省市画家的画册,一些已故名家的书法作品选集,四川和别省民族民间美术作品选集,画家论画等理论著作选集,已经和正在出版的有《漫画家作品选》等专题性丛书。他们实行在经济上薄利多销的方针,尤其着眼于社会效益。为了社会主义文化积累和传播,明知要赔钱,也出版质量较高的各种丛书。结果,已出版的丛书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赞扬。这不禁使我想起某些出版和发行单位,单纯为了赚钱,不惜败坏读者的审美趣味。四川美术出版社没有随波逐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着力于普及读物的质量,结果,不只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在经济上作到了以丰补欠,获得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更加使我觉得,不迎合低级趣味,努力适应读者发展着的健康的阅读兴趣,这是有胆有识的正确方针。
最近出版的《中国版画家新作选》,在组稿方面有显著特点。作者大多数是我感到姓名生疏的中青年,他们以其来自各自不同的艺术实践的独特探索,使作品的立意、取材、构图、用色等方面都各具特色。据说这部上下两册的画集,是三年来经过反复研究才编成的。正如连环画《李白和杜甫》的编选,编者首先着眼于艺术水平高低。重视和发现了许多新人新作,而不盲目崇拜名家名作,这是值得提倡的编辑思想。这样的选集不只会鼓舞已有特定成就的新作者,而且还将促使大批新作者的不断涌现。
如果说编辑是一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工作,这种工作的开拓性和创造性显然不止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个出版社受到作者的支持,读者的爱护,党和政府的表彰与奖励,应当说是当之无愧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