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阅读
  • 0回复

认真解决留级生、流失生、复读生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4
第5版()
专栏:

认真解决留级生、流失生、复读生问题
王琮 王侠
近年来,在中小学里普遍存在留级生、流失生、复读生数量较大的情况,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否则,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任务就有落空的危险。
从某省1982年至1985年的统计资料看:一、小学留级生较多,尤其是一、四两个年级。一、二年级每年留级生大约二十万人左右,留级率10%以上,最高达13%;四年级每年留级生十万人以上,留级率6%以上,最高达9%。二、小学、初中流失生问题突出。小学生流失率几年来在3.6%到5.7%之间浮动,最少的一年是三十四万人。值得注意的是,流失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出现,最多的一年是九万人。初中流失生情况有所好转,但年级巩固率仍然不高。例如,1982年的一年级在校学生为一百零六万八千八百人,到1985年毕业时降至八十三万人,减少二十三万八千八百人,年级巩固率为77.7%,减少的学生,少数留级,大部流失。三、中学复读生逐年增长。以该省三年制高中为例,1983年至1985年高中三年级在校学生比原二年级各年净增数为四千二百、八千六百、二万零六百人,分别占该年级在校学生的4.8%、6.1%、13%,这部分净增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回炉”的高中毕业生。初中复读生问题在统计资料上被流失生、留级生所掩盖,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有的地方明令招收高中预科班,实际上就是初中毕业生复读班,有的学校初中复读生占到三年级在校生的20%。
留级生、流失生、复读生数量增多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如不认真加以解决,对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加强基础教育,都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留级生数额过大,不仅耽误学生的学业,延缓人才的培养速度,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教育经费和师资,降低了办学效益。例如,该省1982年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是二十四元六角,而当年小学一年级有二十四万八千名留级生,将浪费教育经费六百一十万八千多元,相当于该省一个中等城市1982年小学全年的教育经费。大批的流失生说明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和没有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流向社会,加重成人教育的负担。毕业生复读,造成大批学生重复培养,挤占了学校的培养能力。以该省1985年高中三年级复读生问题为例,若按师生一比十七的编制计算,二万零六百名复读生就将占用师资一千二百一十二名,占当年高中教师总数的4.1%,使本来就紧张的师资问题更加紧张。假若复读生不单独编班,则将使原教学班大大超员,有的多达七八十名学生,既不利于教师管理,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复读生的存在,助长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严重干扰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领导要重视留级生、流失生和复读生问题给基础教育发展带来的危害,克服重数量、速度,轻质量、效益的倾向。各级行政部门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造应有的条件。其次,要认真抓好在职教师和干部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这是尽快降低学生留级率,减少流失生的关键。同时对中小学的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办法,促使学校端正办学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纠正那些只抓重点班、优秀生,忽视差生和大部分学生,甚至有意制造留级生和流失生的错误做法,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杜绝复读生,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