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阅读
  • 0回复

家乡的五味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6
第8版()
专栏:

家乡的五味子
骞国政
人们对故乡,总有着一种深深的眷恋,长久地保留着幼年时代一些温馨的记忆。
我的故乡在秦岭渭水之间,那儿钟灵毓秀,物阜民丰,素有“金周至”的美称。从背着铺盖卷儿到省城就读那年算起,我离开故乡已有二十四个寒暑了。水一般流逝的岁月,并没能冲淡我对故乡的印记。
在我们那一带,乡亲们都把秦岭叫做南山,山中有一种野果,名叫五味子,果实能吃,蔓可熬茶。它虽然名见药典,但在南山庞大的野生水果家族中,不过是个小不点儿,不占什么地位罢了。千百年来,它在山中自生自灭,从未赢得过乡下人的青睐,而只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占据着一个小小的位置。每当大人们走山归来,不等柴担落地,娃娃们的眼睛就瞅准了条子布手巾里那一嘟噜熟透了的五味子。偶尔也有山里人采下来拿到山外来卖的,只要那竹背篓往村当中一放,周围很快就瞪起了一双双圆溜溜的眼睛。那一串一串深红色的果实,外边还裹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好看得象玛瑙粒儿一般,惹得孩子们口水直往肚里流。于是,一个个跑回家,缠着大人要来鸡蛋、蒸馍换果果吃。那滋味儿呀,酸酸儿、甜甜儿、怪怪儿的,吃一口真把生日都忘了!
记得有一次,妈妈用一个蒸馍换来一把五味子,刚塞到我手里,对门的菊叶姐就跟了过来。她爹死得早,她娘儿俩日子过得很紧巴,常常连一个换瓜果的蒸馍也拿不出来。妈妈忙从我手中取了两串给了她,我不依,“哇”地一声哭了。菊叶姐她妈闻声跑过来说:“好娃哩,你甭哭咧!姨给你打她。”说着,照准菊叶姐的小脑袋,“叭、叭”就是两把掌,菊叶姐求饶地尖叫起来,我也哭得更厉害了。
多少年过去了,后来我进了城,有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却总是忘不了五味子那股特殊的味道,尤其忘不了菊叶姐那张怯生而清瘦的小脸蛋。
这几年,故乡的变化真大,我对来自故乡的信息总是听不够。我曾经向家乡来的人打听过菊叶姐的下落,都说她妈去世以后,她被嫁到南山里再没音讯,于是,我怅然了。
春节前夕,我正在西安年货市场上徜徉,猛然看见前面的路旁围了一堆人,便好奇地挤进去一看,原是卖刺绣品的。各色各样的桌布、床围、枕套……把一张大塑料床单摆得满满的。奇怪的是,不少绣品上都绣着一串一串红得可爱的五味子,那颜色着实比真的还水灵,好象用手一撞就会流出酸甜的汁水来。我不由得俯下身,久久地端详着。
卖主是位十七八岁的姑娘,打扮入时,落落大方,主动向我打着招呼:“同志,买一件吧!”我不假思索地摇了摇头,直起身子,但并没有马上离去。那姑娘热情地说:“这是周至刺绣,可有名气哩!”一听是故乡来的,我一时兴趣上来,便和她攀谈起来。真没看出,她还是一个乡村刺绣厂采购员兼推销员哩!到过十几个省,说一口关中式的普通话。
“同志,别看这五味子果长在我们山里多少年都不发时,如今,县酒厂用它的果汁酿出了‘五味子酒’,我们刺绣厂取它的形象美化人们生活。下回,等我们厂的门市部在省城开业你再来,还有更好看的呢!”
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位山村姑娘的热情健谈。我仔细打量着她。当听到她妈很喜欢五味子,并设计了这些图样时,蓦地,她那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眼神,使我恍然有悟:
“姑娘,你认识一位叫菊叶的中年妇女吗?”
姑娘先是一愣:“她是我妈,你是……?”
啊!原来如此,真是太巧了。我又高兴又激动,连忙向她解释,并邀她到家里做客。
这时候,一街两行的年货摊,各种各样的叫卖声,对我完全失去了吸引力。看着面前绣品上栩栩如生的五味子果,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到三十多年前的故乡。五味子,你这野果中的小妹妹,如今不再象那含羞欲遁的少女,你已经从山崖上、背篓里,大摇大摆地来到了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城市。你的步子迈得好快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