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一些农村也存在个“难”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0
第5版()
专栏:调查汇报

  一些农村也存在个“难”字
北京、南京等大中城市群众领取避孕药具难,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于5月初走访了贵州安顺、毕节和黔东南等地区的一些县区。
我们首先来到平坝县。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负责同志一见到我们,就急切地反映避孕药具缺乏的问题。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很高,要求做到对育龄妇女要“送药具到手”。而避孕药具紧缺,常常使她们力不从心。比如长效口服和针剂避孕药,这里群众很欢迎,但从1985年底到今年5月初,有关部门一直无货供应。在这样的条件下,诸如“综合措施、多种形式指导避孕”等工作,往往成了一句空话。
织金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同志,也深为避孕药具缺少而苦恼。他们见到我们时说:“1985年县医药公司只供应了我们三箱避孕针剂,对全县的实际需要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为了能多搞一些避孕药具,他们一趟趟往县医药公司跑,结果都因无货,空手而归。
地处黔东南的台江县是个山区,群众居住分散。我们在这里了解到,这个县缺少避孕药具的情况更为严重。全县有育龄妇女一万九千人,1985年初到今年5月初,医药部门只供应避孕药具三百四十人份。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同志告诉我们:目前我国避孕药具的种类不少,光避孕环就有七种之多。但在我们县,避孕环却只有一种,而且型号还不全。因此,常常给一些育龄妇女造成多次上环、脱环、受孕、流产的痛苦。
我们在采访中深深感到,即使是边远山区,广大群众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拥护的,避孕节育也是积极的。育龄夫妇的要求,只是希望有关方面正视当前工作中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向他们提供足够的、安全可靠而又简便适用的避孕药具。  本报记者 崔悦温
 刘建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