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职工知音——记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国华商场工会主席杜淑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9
第4版()
专栏:

  职工知音
  ——记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国华商场工会主席杜淑琴
  本报记者 赵兴林
“应该写写我们工会主席杜淑琴,这样好的党员干部谁不佩服!”
在北京国华商场,一位女职工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个情况:三年前,她生下一双胞胎,由于早产,一双婴儿的体重才三千克,异常瘦弱,所以出世不久又住进医院,多亏工会主席杜淑琴和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这对孪生姊妹才得以健康成长。半年之后,又是杜淑琴倡导创办的托儿所接收了这对孪生姊妹。
这位女职工说着说着,眼眶湿润了。(一)
杜淑琴是1982年冬当选为国华商场工会主席的。她从上任之日起,就决心在任期内为大家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
商业职工生活诸多不便,解决起来很不容易。比如要办托儿所,商场就得腾房让地盘,难度大,搞不好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此,商场领导有顾虑,职工们担心。杜淑琴也考虑到了,而且考虑到问题的另一面:商场要延长营业时间,提高服务质量,不努力为职工解除后顾之忧,职工怎能搞好服务工作呢?比如柜台服务,售货员每天要接上百个顾客,非常辛苦,如果长期吃不上可口的饭菜,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也必然影响服务。
就拿解决职工吃饭难来说吧,论条件,国华商场好于一般店铺,但是因为饭菜质量和服务态度差,倒了一些职工的胃口。于是,她亲自下食堂与炊事员一起做饭、卖饭;然后,又建议调整了食堂工作人员,建立了职工民主管理伙食制度,还与附近菜店建立业务联系。为时不久,食堂服务工作有了起色。为解决办托儿所用房问题,她说服了三个柜组调整货位,腾出了两间库房。她又从外单位借来小儿床铺,自己动手洗刷、消毒。一周之内,接纳三十名婴幼儿的托儿所开业了。
杜淑琴全心全意为职工办实事,全商场四百多名职工有口皆碑。淋浴室、缝纫组,在1984年建起来了,次年又建成理发室。
不少职工紧蹙的双眉舒展了,气顺了,出勤率明显提高。
(二)
在国华商场,不论男职工、女职工,也不论年龄大小,几乎都同杜淑琴合得来。他们的喜怒哀乐,家庭纠纷,都毫不保留地向她倾诉。就连职工家属也时常把她请到自己家中坐一坐,聊一聊,亲同一家。
商场有一位女职工,丈夫于四年前患病卧床在家,身边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她在商场劳累一天,回到家里又要服侍病人、照管孩子,沉重的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这位女职工忧郁的神情,没有瞒过杜淑琴的眼睛。她主动为这位女职工排难解忧,还为这位女职工调动了工作,使她有较多的时间处理家务。就这样,使这个处于崩溃边缘的家庭逐渐走向安定,生活条件也逐渐好起来。
杜淑琴喜欢工作上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对个别后进职工,也乐意接近并和他们交朋友。商场有一位青年职工,平时组织纪律性差,领导批评或扣发奖金,甚至令其停职检查,他都全不在乎。有的职工听说杜淑琴要帮助这位青年职工,摇摇头说:“难弄”。杜淑琴几次找他谈心和家访,原来他也是因自己的小孩进不了托儿所而烦恼。杜淑琴帮助他解决了小孩入托和调换了住房。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位同志看到杜淑琴一片诚心,不再“破罐破摔”了。
(三)
杜淑琴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而对于她自己,却是严以律己、公而忘私。
国华商场职工考勤簿上有这样的记载:1983年至1985年,杜淑琴自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来商场坚持工作共九十一天。她家住在南苑,每天上下班路上乘车时间起码三个小时,但她几乎每天都是提前个把小时进店。进店后不是擦地板,就是帮助从仓库里提货或站柜台等。
商场领导感慨地说:逢年过节,多数职工都可以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可杜淑琴已经连续三年在商场过年节。难怪有人说,杜大姐在商场是称职的工会主席,在家里不可能是位称职的妈妈。而她每当听到这话,总是坦然一笑说:“为‘大家’就得‘舍小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杜淑琴多做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堪称楷模。三年来,有记载的九十一个公休日来商场加班加点,她未曾领取分文报酬;至于平时加班加点和做份外事,就更难以用天数来计算了。
作为一名商业干部,杜淑琴模范遵守商业道德的事迹也很感人。平时,她热心为大家办好事、做实事,却从不利用工作之便为己谋私利。一次,她爱人从商场买了一台电冰箱。她谢绝了司机用汽车运回宿舍的好意,按原计划用平板三轮车运回家去。她的女儿参加工作后,一直托妈妈从商场买辆自行车。这样的事只要杜淑琴张张口就办到了,但她就是不破这个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