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逛旧书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29
第8版()
专栏:

  逛旧书店
  朱大南
我喜欢逛旧书店。
“文革前”,北京的旧书肆经历几番变迁后,都统一到了
“中国书店”这个招牌之下。最大的一家当属东安市场里的旧书店:一条街廊式的书肆,两侧的房间里为各类中外文古旧书和期刊合订本,而街廊的中间,设置一长条柜台,散放着各类旧杂志和旧书。那时,我还是一个中学生,尽管学校离那里较远,我还是常往那里跑,因为那儿的书可以随便翻看,屋里还设有桌凳。我在这个旧书摊上一呆就是半天。
西单商场里的旧书店面积也不算小,是和新华书店连在一起的。这里离学校较近一些,我经常光顾。那里有一间房是专卖线装古书和字帖、碑帖的。记得我为了练毛笔字,花了三毛钱买了一本碑帖,回到家里,父亲看过后,说买了一本大汉奸的帖。后来我读了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才知道书写此帖的郑孝胥曾做过伪满洲国的总理大臣;既然是从国营书店买来的,可见当时并没有因人废字。
环境优雅清静要算位于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总店,这里原是海王村公园。公园建于1918年元旦,建者初衷为借于市廛之内,得观林泉之趣。几经变迁,到如今东厢为字画,西厢为古旧书籍,是个雅致的文化场所。
“文革”期间,旧书及书店经过一场大风暴,七零八落。旧书店时开时关,就是开的时候,也只有一些科技的书,文科类的书几乎大部分都卸下架去了。新街口、隆福寺的门市部关门了;东安市场里的旧书店也因拆建东风市场而消失了。那时学生都在忙于大串联,学校里课是不上了。有时间上街,我就去逛旧书店,但逛起来却索然无味。
打从学校毕业后,我到外地工作。每值探亲或出差回北京,旧书店是必定问津的。到了文革后期,禁书政策有所放宽,出现了所谓内部书店的应时货。内部书店需要各级单位的介绍信,哪一级的介绍信对应着哪一类书。文革期间封起来的书,被人们不加选择地抢购着;我居然也抢到了一套《全宋词》,尽管花去二十多元钱,我却摇头晃脑了好一阵子。
1978年,我调回北京,单位远在郊区上班疲于奔命;成了家,有了小孩,更无暇光顾街市了。但我还是要挤点时间逛旧书店,哪怕看上一眼也好。那时中国书店大概也只有前门、东风市场、西单商场、琉璃厂、海淀这几个门市部。
随着社会的进步,书店越来越兴旺,中国书店不但恢复了新街口门市部,还开辟了一个特价书店(但后来逐渐变得有些名不符实了),新华书店也办起特价书的书店和展销会,我的逛旧书店的“雅好”又得以满足。但现在逛旧书店总感到有点缺欠:一是书没有过去那样丰富,有时逛上几个月才能买到一两本,许是读书的多了,粥少僧多之故;二是旧书索价偏高,不少只比新书少几分钱,不象过去,一般旧书都是五折,或更低一些。尽管如此,我还是挤出些钱到旧书店去,搜罗些杂七杂八的旧书充塞我的书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