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夙愿得以偿 乡情浓似酒 香港同胞黄祖棠积极回乡办公益事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23
第4版()
专栏:

夙愿得以偿 乡情浓似酒
香港同胞黄祖棠积极回乡办公益事业
本报讯 近几年来,广东新会县双水区龙头乡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村容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望着一幢幢崭新的校舍、图书馆、医疗站、幼儿园、体育馆,无不称赞香港同胞黄祖棠先生回乡捐资办福利事业的爱乡精神。
黄祖棠先生出生泰国,现在香港从事建筑业,是一位有名的建筑设计师。他的先父黄宣充,少时家贫,只读过一、二年书就跟人到泰国谋生。由于文化水平低、又不懂外国话,只得跟师傅学做木工。侨居异国几十年,尝尽了没文化之苦。因此,他尽管收入微薄,却全力支持子女发奋读书。他也惦念故乡的子弟,希望乡间的儿童也能进入学校读书学习。他曾嘱咐黄祖棠:“有朝一日,你一定要在家乡建一间象样的学校。”几十年来,黄祖棠时刻铭记先父的遗嘱。
1979年冬天,黄祖棠先生收到家乡传来的喜讯:政府为他改正了家庭成份。渴望回乡办学的黄老先生喜不自禁,立即择日回乡。
第一次回乡,什么都很陌生,但政府和乡亲们的亲切款待,使他一见如故。于是,他对乡亲们表示了建学校的心意。乡亲们高兴极了,不少人还提出新校址的选点方案,让黄老先生挑选。他到处察看,选择了村中心一处靠山面街的地段。回到香港以后,自己动手进行周密的设计。以后,他又频频来往港乡之间,检查施工质量,指点装修。学校基本建成的那天,他回到家乡,请建筑工人在体育馆大门上方,刻上“振华堂”三个大字,寄托他爱国爱乡、振兴中华的心意。
学校建成以后,黄老先生的心与乡亲们贴得更紧了,只要一有空,他就回乡察看孩子们的学习情形。一次,他看到一些幼儿还没有入学,就对乡负责人说:“教育要从幼儿做起,我想建一间幼儿园,让乡间的小孩从小就在良好的环境中受教育。”他选定村东头背山面水、古榕参天的地方做园址,并决定再建一间医疗站,为乡亲们的健康出点力。于是,他又为幼儿园和医疗站的兴建出资、设计、动工而在香港与龙头之间来回奔波。
(方锡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