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阅读
  • 0回复

上海何以输苏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8-31
第2版()
专栏:

上海向以基础好、实力雄厚著称。五年前在乡镇工业的发展方面,它还与苏南不相上下,而如今苏南却已遥遥领先了。这既令人高兴,又耐人寻味——
上海何以输苏南
本报记者 章世鸿
最近,上海十个郊县的干部纷纷到江苏南部地区考察乡镇工业,发现了自己许多不足之处。这在上海引起很大反响。
上海、苏南既是近邻、亲密的合作伙伴,又是竞争的对手。苏南乡镇工业尽管也有困难,但一直生气勃勃。他们从上海引进技术、人才、资金,其规模、水平、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去年江阴、沙洲、常熟三个县(市)的乡镇企业产值均达二十亿元以上。五年前,上海同苏南的水平大致相同,但是现在上海郊县明显落后了。差距在哪里呢?上海郊县干部认为,主要是——观念没有人家新,目光没有人家远,政策没有人家活。有些问题,上海正在探索,还没有良好的解决办法,苏南却已经有了答案,并且已经在实践中证实了它的正确性。
差距首先在对乡镇工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上海许多人仍然把乡镇工业仅仅看作是为大城市服务的配套协作工业,认为它不能唱“主角”,只能唱“配角”,于是对它采取多种限制政策。苏南的同志则认为,乡镇工业不但是农村发展商品生产的支柱,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支持乡镇企业唱“主角”,从简单协作加工转向大规模、高水平生产。这几年,在苏南地区工人上千名、产值上千万元的乡镇企业成批涌现。最大的企业年产值可达一亿元。
苏南许多市、县领导人具有远大的战略目光,这给上海同志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已开始建立配套的工业体系。如沙洲县,正在形成一个行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并举,产品配套成龙的体系。无锡县也是如此。过去把“船小掉头快”看作是乡镇工业的主要特点,现在这个观念有所发展。他们对上海客人说,乡镇企业既要有“小舟”,也要有“大船”,那才经得起风浪,更具实力。
管理方法的区别也大。苏南注意采用适合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新方法,使企业与农民命运息息相关,调动农民办企业的积极性。
苏南发展乡镇企业政策特别活。许多地方已由“以工补农”进一步走向工农一体化。苏南同志认为,不能把农业同工业对立起来,他们让从事农业同从事工业的人员在经济上结为一体。
领导作风也不同。苏南干部敢于独立负责,遇事不是缩手缩脚。去年年底,因受舆论压力,有些供销人员不敢外出工作,太仓县委、县府特意召开供销人员表彰大会,鼓励他们理直气壮地工作。
这几年,上海的技术、人才、资金,之所以源源流入苏南地区,关键在于苏南有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有一套更加灵活的政策。上海郊县干部一致认为,最应该学习的,是苏南敢于向旧观念、旧体制挑战的勇气和魄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