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铁塔下的茶馆——记中国曲艺、音乐节目在巴黎秋季艺术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01
第6版()
专栏:法国通讯

铁塔下的茶馆
——记中国曲艺、音乐节目在巴黎秋季艺术节
本报记者 张启华
位于巴黎铁塔前方的夏乐宫,有一个精心布置的中国茶馆:墙上伸出一面用中文书写的“茶”字方旗,厅里摆了三百张竹椅子、三十张褐红色的长桌,两侧饰有中式长廊,各挂一只鸟笼,两名穿黑布中装的“跑堂”不停地给观众沏茶。来到这里,就象置身于我国城镇的茶馆和说书场。入夜,透过玻璃墙,可以看到金光闪耀的铁塔直耸夜空,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组成条条黄、红色的彩带。可是,茶馆里的顾客并不去欣赏这迷人的夜景,他们在品茶、聊天,等待着中国艺术家的表演。
从10月2日至26日,来自我国成都、苏州、贵州、河北和北京的曲艺、音乐表演小组,先后在茶馆里进行了四十四场演出。这些富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地方传统节目,第一次搬上巴黎舞台,就受到了法国观众由衷的欢迎,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真正的中国艺术”
在法国,人们对中国艺术有着广泛的喜爱和追求。在茶馆表演的几十个节目,有扁担木偶滑稽喜剧《耍盘子》、评弹《宝玉夜探》、扬琴合奏《将军令》、古琴《梅花三弄》以及二胡《汉宫秋月》等。它们的表演技巧独特,艺术风格迥异,题材古老又新颖,从不同角度满足了观众的要求。在观看成都东城区曲艺表演时,记者遇到四位外省来的法国朋友,他们今年到过中国旅游,在成都看过曲艺节目,至今仍津津有味,于是又结伴从几百里外开车赶来观看。他们说:“这是真正的中国艺术,再看几遍也不嫌多”。中央音乐学院民乐小组首场演出就获得巨大成功。由于加售了票,一些人只好站在长廊中欣赏演出。表演结束后,一些观众争相请演员签字留念。一位观众说,西方一些古老的、特别是乡村的艺术已逐渐消失,可是在中国却保存得如此完好,实在令人钦佩。这位观众对演出时使用的一把宋朝制作的古琴发生兴趣,认为是珍品。次日,他来到中国演员的住处,送给古琴表演艺术家李祥霆一张唱片,那上面灌制的是用他自己制作的胡琴演奏的曲子,他以此来表达对中国古老艺术的敬佩心情。观众对贵州侗族大歌的评价也令人感动,当他们知道那里村村有歌队,人人是歌手时,惊叹地说,一个只有一百多万人口的民族,能够代代继承这样优美的音乐,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一篇评论文章在谈到侗族无伴奏女声合唱时写道,这几位姑娘在和声和演唱的默契方面简直可与意大利的歌手相媲美。
“法国观众有艺术细胞”
据介绍,在茶馆演出的这些节目,全部是由法国主持艺术节的专家亲自挑选审定的。当初,中方有人一度担心西方观众不易接受,看来这种顾虑是多余的。从观众的成份可以看出,我国艺术家的表演不仅得到法国艺术行家的青睐,而且受到四面八方观众的喜爱。要看看没有看过的艺术,这是富有文化素养的法国人的优点。一位退休的老太太听完评弹后来到记者跟前,她表示,演员的眼神、动作、表情统统反射到她的大脑里了。她说,语言的隔阂并不重要。扁担木偶喜剧《王小二打老虎》,描写王小二上山砍柴被老虎吞进肚里,其妻闻讯赶来相救,从老虎腹内把丈夫救出的故事。那夸张、生动又风趣的表演,使全场观众捧腹大笑。对于法国观众的反应,我国演员禁不住赞叹:“法国观众有艺术细胞”。
“一堂相聚知音人”
中国一大批带有乡土气息的艺术登上国际舞台,这里含有令人思索的哲理。巴黎秋季艺术节顾问坦德雷尔先生对记者说,中国艺术家深受巴黎人欢迎,这是因为他们保持着民族特性,朴素感人,不追求现代化的手法。一位在中国学过针灸的观众认为,中外古今的艺术都是在交流中获得发展的,各国民族的艺术表现手法不同,这正是交流的基础。她说,中国的演出队伍精干,甚至一个演员挑起一场戏,又无特别布景、灯光、乐队的要求,这同西方的芭蕾舞、交响乐相比,自然有其可取的优点。一篇评介文章指出,“文革”后的中国,恢复了传统剧目,奇葩重放,光彩夺人。西方人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开放政策,也要透过艺术之窗了解中国的过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年来法国和西欧其它国家相继出现了业余的评弹、古琴研究协会。
茶馆开幕当天,舞台上有一副对联写着:“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它表达了中法两国艺术界渴望彼此交流、相互促进的美好愿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