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为劳工世界辛勤工作——访国际劳工局局长弗朗西斯·勃朗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1-01
第7版()
专栏:

为劳工世界辛勤工作
——访国际劳工局局长弗朗西斯·勃朗夏
本报记者 郑园园 姚立
国际劳工局局长弗朗西斯·勃朗夏在深秋季节第三次来到北京,10月28日上午,他在钓鱼台国宾馆欣然接受记者的采访。年届七十的勃朗夏是个忙碌的人,常年在成员国之间穿梭往来进行工作磋商。此次他是应我国劳动人事部邀请,来商谈同我国的合作事宜的。
国际劳工局是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机构,人们对它并不陌生,1919年根据《凡尔赛条约》,国际劳工组织和国联同时诞生,在国际性组织中,它算得上资深的“老辈”了。六十多年来,国际劳工组织的成员国已由四十五个创始国增加到一百五十一个。由于它坚持实现社会正义的目标,为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不懈地努力,1969年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金。和平奖颁发的当年,人们这样评价劳工组织的工作:“写在庄严文件里的美好的言词已经不再是空想家脑子里浮现的遥远的图像”,“环顾今日世界的日常活动,就不得不承认,劳工组织制定的许多目标都已在工业化世界的许多地区得以实现。”
勃朗夏先生出生在法国勃艮第,他的一生跟国际劳工组织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51年进入劳工局起至今,三十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为改善劳工世界的状况而辛勤工作。当记者问及是什么力量使他为此奉献大半生的精力时,勃朗夏的回答含着深深的忧郁之情,概括起来只有两个字:“担忧”,对劳工世界的深切担忧。诚然,今天劳动者的生存条件、工作条件和福利状况同几十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使劳动者的状况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失业和贫困给劳工造成的威胁尤为严重;在发达国家,失业人数在三千万以上,发展中国家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数有十亿之巨,非洲的饥饿远未解决。此外,劳工的伤亡也依然十分严重——每年约有十万产业工人死于意外事故和职业病,五千万遭受工伤,国际劳工组织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不能回答这一系列挑战,那么劳工组织所追求的社会进步和繁荣只是空想,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也是纸上谈兵。勃朗夏说:“通过我的工作为劳工世界解决一些急迫的问题,如失业,是我的志愿。我从事这项事业三十多年了,可以说,也是‘长征’啊!”他幽默的话里透着自信,使人觉得,这位精力充沛的老人还会在他的“长征”路上走下去。
记者和勃朗夏先生谈到劳工组织关注的工会运动问题,他坦率地承认,发达国家的工会运动正经历着一个困难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工会力量最雄厚的传统工业部门受到严重的冲击。毋庸讳言,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工会运动的规模会缩小,速度会放慢,但是,劳工组织不允许政府和雇主利用工会的危机打击、摧毁工会,也不允许将其打入“另册”,使之游离于社会。相反,政府应鼓励工会在新技术革命形势下加入和政府、雇主的对话,而工会本身也应适应形势的变化,调整战略,特别应该把目光转向新的产业部门,在那里积蓄、扩大力量。勃朗夏认为,在发达国家,工会的传统是根深蒂固的,在当今变革之际,工会将会摸索出一条新路子,逐步摆脱困境。劳工组织密切地关注着工会运动,因为它一向认为,工会的权利,是劳工的一种基本权利。
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83年我国恢复了在该组织的活动。今年初,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宣告成立,劳工局在我国的援助和合作项目进入谈判或实施阶段。谈到这方面的合作,勃朗夏显得兴奋,因为技术援助和合作是劳工局工作的重点,也是勃朗夏先生倾心工作的领域。开展职业培训、为中高级管理干部提供进修、建立旅游培训中心、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等,都是可以在中国有所作为的项目,劳工局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已经来到中国工作。勃朗夏认为,中国近些年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中国作出了完全正确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选择。为实现现代化,中国的消纳能力是很强的,因此,可以充满信心地说,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合作领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