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在流动舞台上——记南京公交1681车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01
第1版()
专栏:

  在流动舞台上
  ——记南京公交1681车组
  本报记者 龚永泉
南京3路汽车的老乘客都喜欢乘1681号车,而且辨别起来并不费事,喏,那辆由远而近的挂着工艺葡萄的车就是。
说起这串葡萄,司机刘小祥和赵强说,可别小看了它的作用。开始时,只是从众多的小轿车挂有小饰物受到启发,也挂上一串葡萄,权作汽车的“胸针”,造成宁静优雅的环境气氛。等挂起来后,才知道它还能提醒开稳车,车拐弯或颠簸厉害时,葡萄就会剧烈地晃动,这又逼着他们提高驾驶技术。据说,市城建部长“微服”乘了一趟车,事后信服地说:名不虚传,比有时乘坐小车还平稳。
今年5月,当车组四个驾乘人员合计争创文明车组时,并没有约法几章的繁琐条文,只有一个信念:各尽所能,争创一流服务,一切围绕这个目标服务。后来,车组从实践中总结出“我们是节目主持人”的概念:一部车就是一个流动舞台,驾乘人员就是节目主持人,尤其是乘务员,3路车环行转一圈三十五分钟就是一台戏,这出戏演的是喜剧、闹剧,还是悲剧,很大程度上就看主持人了。他们把有助于演好这出戏的各种方法都自觉地运用起来,驾驶室前碧碧的葡萄,乘务员亲切的招呼声,悦耳的普通话,使乘客一上车就觉得这辆车上的气氛就是不同一般。
有了争创一流服务的信念,微笑服务,给乘客准备方便钩、方便袋、方便条等,自不待说,甚至连目光也巧妙地运用了起来。有的乘客等车时点着了一支烟,不一会车来了,不知不觉上了车,乘务员先是视而不见,卖完票后,是见而不语,用目光示意他一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样,大多数人就猛然醒悟把烟掐了。碰到佯装不知依然故我的,乘务员才走过去和蔼地“请您……”
“遇到不愉快的事怎么办?”乘务员王少琴讲了这样一件事:当她刚开始用普通话服务时,有一青年乘客当场取笑她:“中国的洋人”,她气不打一处来,但责任又使她很快冷静下来,她平静地问道:“假如你是外地人,你不希望我讲普通话吗?”那小伙子窘了,下车前在意见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892号,我们是同龄人,可比起你,我感到惭愧!”难怪,南京工学院一大学生在乘坐了1681车以后给王少琴写信在署名前冠以“一个崇拜者”字样呢。都说作家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想,他们至少可以算是“助理工程师”吧!
车上意见簿的封面上没有简单地写上“意见簿”三个字,而是这样一句话:“鼓励固然是有益的,但我们更需要的是批评,请写上您要说的心里话!”据说,就是这么一句话,使得有的大学生动笔踌躇了:“看来,这辆车上乘务员的素质不得了,我这个字写得太差,不能写。”记者翻阅了已用完的三本意见簿,乘客们“要说的心里话”是什么呢?“谢谢你们,你们坚持下去,社会风气定会大有好转”;“服务周到,能看出南京人民的文明教养”;“当经过一天的劳累后,乘坐1681号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如果所有的公共汽车都象你们一样,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将是很大的贡献”;“我要教育我两个孩子向你们学习”;“如果方便的话,我想每个乘客都会写上一句赞美的话”;“服务态度很好,工作比较辛苦,望单位注意福利事业”。有趣的是有一段意见还有标题:《凉快的旅行》。原来,这位乘客是带着沉重的行李大汗淋漓上车的,但乘务员的热情服务却使他“如同吃了一块冰淇淋,热意顿消”。面对这一页页“心里话”,我怦然心动,1681车组是可爱的,这些乘客也是可爱的,正是这些热情洋溢的鼓励,使得车组的四位年轻人反而不安起来:不好好干对不起这些乘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