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开发丘陵沟壑试验取得重大突破 泉家沟模式展示治黄美好前景 黄土高原实验区人均粮千斤,林草面积占一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02
第1版()
专栏:

开发丘陵沟壑试验取得重大突破
  泉家沟模式展示治黄美好前景
黄土高原实验区人均粮千斤,林草面积占一半
本报榆林12月1日电 记者孟西安报道: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陕北米脂县泉家沟,经过六年多卓有成效的试验,首次提出了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丘陵沟壑区开发治理的实施模式。这一重大突破,为黄土高原的治理和黄河的根治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日前,记者来到米脂县泉家沟,虽然这里的气温已降到零下十六七度,然而看到的却是一派生机:峁顶山坡上,果树成林;沟道缓坡上的梯田,层层叠叠;被树木枝杈遮掩的排排新窑,飘腾着热气……村长笑容满面地对记者说,在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我们村,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牛羊多了,日子也一年赶过一年。前来考察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粮农组织的专家们认为,这里是他们在中国的一百多个合作项目中最有成效的一个。这里的经验,不仅适用于中国黄土高原,而且对世界同类地区也有指导意义。
据专家估算,陕北丘陵沟壑区面积约二十三点六万平方公里,占黄土高原总面积一半以上,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占黄河泥沙总量的一半。1980年,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接受了农牧渔业部《黄土高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课题,在联合国有关组织资助下,五十多名农林水牧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在植保专家朱象三的率领指导下,在陕北米脂县泉家沟小流域建立了实验区,开始进行丘陵沟壑区治理模式的论证与实验工作。经过六年的努力,泉家沟试验区粮食用地减少近一半,粮食总产却大幅度提高,人均粮食稳定在一千斤以上。林草面积已占总土地面积的一半,人均收入增加了一点五倍。
按照开发治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利用模式及成套技术的要求,凡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一百五十人左右的丘陵沟壑区,首先选用占总土地面积25%、坡度小、易于耕作的土地建成基本农田,改变以往广种薄收的粗放耕作制度和方法,采用科学的旱作农业技术,使人均粮食达到一千斤。其余耕地全部退下来种树种草,控制水土流失。在此基础上,抓羊、猪、牛、兔等为主的畜牧业和林果业,发展农村产品加工业,使自然经济转入商品经济。在实施这一模式过程中,不同类型区还可根据当地人口密度、降雨量、植被、坡度等不同情况,对土地利用比例作适当调整。由于这个模式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既注意生态效益,又注意经济效益,投资较少,简便易行,群众易于接受。最近这个模式正式通过部级鉴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