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论“名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09
第8版()
专栏:

论“名气”
李景阳
人皆有名。但其名只见于户籍册上和闻于亲朋之间,尚不能言“气”。非得进入流通渠道,变成可传播之信息,弥漫于东西,贯注于南北,方可言名之“气”。
为得名气,用个哲学名词儿,得靠“量的积累”。挤进报缝多了,载入图象多了,名气自出。在众人耳目视听中,其名重复频率大,便是“有名气”或“名气大”。为达此目的,个人发奋著文自不待说;他人之文,虽非合作,也凑过去与其同签,乃是“上名”之妙法。“先质后量”,则又是一法。先来一个爆炸性产品,昭彰于世,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索稿求教者踏破门坎,其文便一字千金,其名亦可廉价兜售了。其实,一生一世只爆过一响、露过一招,此后便战绩平平者,大有人在。如足球场上的绿茵英雄,来了一个妙绝的倒勾射门,因之登上球星宝座,可惜以后再不进球或再无精彩进球了。
“名气”虽无香甜之味,然堪可食用,且大抵人人喜吃。
喜吃名气的,当然首推“有名气”者。某大部头著作,只须其一番过目,一个点头,便在封面载以“主编”,此书也便是他的传世之作了。其实,大书乃小人物所著。真正的主编只因其身分与资历关系,便隐其姓,埋其名。正因如此,小人物便永无脱颖之日,大人物便名气愈大愈响。加之无论什么大部头著作他都唱名誉主角,众人便觉其无所不通,渐渐奉为神明。打过扑克的人,都知“百分”里有“主牌”,桥牌里有“将牌”。三张副牌不算数,一张将牌便盖吃,只因那牌是在“将”和“主”的位置上。不过,每打一副牌,将牌和主牌尚可调换,然而“主编”之类却总是那么几位。
也难怪名人总是“挤头排”,旁人也是喜吃这一套的。为编辑者,生怕某书无名人“领衔”,身价大跌,萧条于市,便登庙求佛,诚惶诚恐。为众人者,见无名者书,却不屑翻它一翻,也令编者与作者寒心。因之,某报发刊,必由名人写发刊词,文不对题也不怕;某书作序,必由名人为之,扯一通闲散家常也不嫌。更不消说,名人之文,不管其质量属何档次,选题是否紧要,所论是否精当,均见头版头条。名人当顾问、当编委、当理事更是时髦风尚。奈何委而不编,顾而不问,遇事不理,挂名而已。我决无否定名人名气之意。实至名归,多劳多得,天道酬勤,理所当然。
但书籍报章杂志未必因名人升值。据愚见,出版物上,文章之上品确有出自名家,文章之下品,亦常出自名家。名家出上品,因其笔力雄健;名家出下品,因其无所用心,抑或因其虽有蜚声而此时笔力渐衰。况名家未必永远是真名家,盛名之下尚有其实难副者。因之,出版物的名声,未必败在小人物笔下,倒可败在“名人”笔下。
一言以蔽之,名可实而不可虚,此其一。名可成而不可窃,此其二。尚有其三:名可信而不可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