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存在许多弊病,亟待改善。全国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问题讨论会认真研究各种信息,提出了——建立我国合理产业结构的设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0
第5版()
专栏:

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存在许多弊病,亟待改善。全国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问题讨论会认真研究各种信息,提出了——
建立我国合理产业结构的设想
本报记者 萧体焕
步入初冬,在芙蓉国中的岳麓山,仍是一派大好秋光。近百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国家科委政策局、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国家计委经济预测中心、湖南省计委联合召集,从全国各地汇聚到长沙,讨论全国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问题。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对记者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七五’计划提出,‘七五’期间要进一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所谓合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将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结合起来考虑。研究讨论这个问题,在我们国内还是第一次,一些外国专家也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课题。”
关于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记者从讨论会上听到:建国三十多年来,随着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七年多的调整,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的产业结构严重不协调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如工农业间的比例,轻重工业间的比例,正逐步走向协调发展;产业部门结构、农业内部结构和轻工业产品结构等,均有所改善。
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协调,第三产业落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1985年我国第三产业仅占21.8%,而1982年发达国家为61%,低收入国家为33%。农业和轻工业内部结构与市场需求还很不适应。工业内部的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落后,一般加工业发展过快。此三者在1979至1985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之比为1∶2.2∶2.8。基础结构落后,交通运输、通讯、能源成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对外贸易缺乏竞争能力,我国仅占国际市场贸易份额的2%,而且进出口产品的结构不甚合理。
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它的合理化,是投资结构、供给结构、就业结构、进出口结构等合理化的核心和基础。与会专家和学者认为,为了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要十分重视技术进步的先导作用和支持作用。这是因为:技术是产业之间相互联系的本源,技术进步是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因。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只有技术进步先行,才能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强大的动力,才能为克服结构性矛盾、结构性萎缩提供技术上的保证,才能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变化相适应。
专家、学者在会上通过对“六五”期间各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分析,发现其内涵扩大再生产与外延扩大再生产比例关系倒置,预示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将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随着世界性的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环境、国际贸易、消费结构、需求结构的变化,我国在2050年前的各个时期,产业结构将出现巨大变革。为实现2000年的宏伟目标,迎接变革,必须科学地选择带头产业、优先发展产业、支柱产业和创汇产业。与会成员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情况的实际,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方案的大致意见是:
——带头产业,是能起到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并对相关产业的开发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产业,如电子工业、建筑业、机械工业等;
——优先发展产业,是指那些超前发展,必须先行的产业,如电力工业、交通运输业、食品工业等;
——支柱产业,是具有基础性的,对国民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需求量大、生产经久不衰的那些产业,如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原材料工业等;
——创汇产业,是指出口能力大、潜力大,而且附加价值高、盈利大的产业,如轻纺工业、机电工业、船舶工业、航天工业等。
尽管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成员提出的方案和意见,只是初步设想,但他们的探讨很有价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