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关于鲁迅来信的一封内部长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5
第8版()
专栏:

关于鲁迅来信的一封内部长电
程中原
鲁迅给党中央和红军写信一事(即过去说的“贺电”),向来为现代文学史和党史研究者所关注。《解放军报》7月底披露了新发现的杨尚昆同志1936年7月文章中征引的鲁迅来信的两段原文,最终把这件事的真相澄清了。感谢中央档案馆逐步开放档案,我有幸看到一份与鲁迅来信直接有关的中央负责人在陕北发出的长电。这份长电更能证实鲁迅来信的事实,并可看出党中央当时对这封来信及其他类似来信异常重视。
1936年5月20日,林育英、洛甫(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党中央与红一方面军领导人(林育英即张浩,当时从苏联回国不久,一段时间曾被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故多次电报均由他领衔。)联名给正在长征途中的二、四方面军领导人发了一份电报,这份电报同时转发各负责同志。其中有一段电文论国内外政治形势,郑重提到鲁迅及其他类似来信,并把鲁迅排在第一名的位置。兹抄录如下:
党的12月政治决议及七次政治宣言……均得到全国广大人民包括知识界最大多数人的同情和拥护。红军的东征引起了华北、华中民众的狂热赞助,上海许多抗日团体及鲁迅、茅盾、宋庆龄、覃振等均有信来,表示拥护党与苏维埃中央的主张,甚至如李济琛亦发表拥护通电,冯玉祥主张抗日与不打红军,南京政府内部分裂为联日反共与联共反日的两派正在斗争中,上海拥护我们主张的政治、经济、文化之公开刊物多至三十余种,其中大众生活一种销数约达二十余万份,突破历史总记录,蒋介石无法制止。马相伯、何香凝在上海街上领导示威游行,许多外国记者赞助反日运动,从蓝衣社、国民党起至国家主义派止,全国几十个政治派别在联共反日或联日反共的问题上,起了分裂震动与变化,我党与各党各派的统一战线正在积极组织中,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中国革命的发展是取着暴风雨的形势。
从这段电文就肯定了一点:鲁迅这封来信是他得知红军渡过黄河进行东征之后写的,并不是获悉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所写的“贺电”。红军1936年春东出山西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和热烈拥护呢?是因为外界不大了解红军当时的实力,以为是红军已经直接出师北上抗日了。关于鲁迅的来信(即误传的“贺电”),过去提及此事的文献(1936年10月28日《红色中华》、1947年7月27日《新华日报》〔太行版〕),本来也是写的“摘录鲁迅来信”或“鲁迅先生曾写信”,根本没有说过是“贺电”,同中央领导人致二、四方面军领导人的这份长电是一致的。新近发现的杨尚昆同志文中引用的鲁迅来信中的两段,其中一段同《红色中华》摘录的一段基本相同,另一段则包含有同我军“大事年记”中所录相类似的一句,只是文字小有出入。据说,这封信是通过史沫特莱从河北带到陕北的。党中央接到这封来信及其他材料之后,就将冯雪峰从山西前线调回瓦窑堡,派他立即前往上海。但冯雪峰同志在《回忆鲁迅》中也许是记忆未准,说成是“庆祝长征胜利的贺电”了。冯说“庆贺长征胜利的电报,也正在我动身的前几天才转到瓦窑堡的”。照此说法,实应是中央致二、四方面军那封长电中所说的“贺信”。至于鲁迅是否另有庆贺长征胜利的贺电,这有待进一步查考。但无论如何,包含鲁迅那句“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光荣和幸福的未来”名言的是红军东征后鲁迅的来信,这点是没有疑问的了。
鲁迅来信的主旨,通常都只说是“庆贺”。但是,从党中央对二、四方面军发出的这份长电所作的概括来看,主旨是在拥护党的主张。党中央负责人发出的带有通报情况性质的长电首句所说的“得到全国人民、包括知识界最大多数人的同情与拥护”的“党的12月政治决议”,就是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瓦窑堡会议决议。其基本精神在1936年2月17日的《东征宣言》中体现了出来。这份长电文中所说的“党和苏维埃中央的主张”,就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也就是鲁迅来信中“表示拥护”的主张。再从现存的鲁迅两段来信来看,信中明确说:“你们每一步前进,将遇到热烈的拥护和欢迎”,并表示深挚的期望:“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光荣和幸福的未来。”所以这两段来信的重点也在拥护红军,拥护党,并寄予深切的期望。研究了中央通报情况的长电和鲁迅来信中的两段文字以后,我觉得鲁迅来信的主旨是对党表示拥护和期望。
再说说鲁迅来信的意义。从党中央负责人发出的这一长电我们看到了党对鲁迅是多么敬重!党给鲁迅以力量,鲁迅同样也给了党以力量。鲁迅来信对革命事业确实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其一,前面已经提及,冯雪峰奉派前往上海是在接到鲁迅来信后的4月下旬,这就说明鲁迅来信起到了沟通上海与党中央久已中断的联系的作用。其二,中央领导人这封通报情况的长电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进一步促成“全党全军团结一致”,采取北上方针,特别是耐心地劝导张国焘,“为求革命胜利,应改变过去一切不适合的观点与关系,抛弃任何成见,而以和协团结努力奋斗为目标”。这份通报情况的长电发出后,5月25日中央又有一电,此后没有多长时间,6月6日,张国焘宣布取消非法成立的“中央”。在这个意义上,鲁迅来信拥护红军,拥护党中央一致抗日的主张,也起了推动全党全军团结一致走上抗日前线的作用。这里有几个连续的“反馈”,决定的当然是红军长征的胜利和党中央关于全力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新决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