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善驭风浪的企业家——记振业橡胶总厂厂长奚也频(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6
第2版()
专栏:农民企业家

善驭风浪的企业家
——记振业橡胶总厂厂长奚也频(上)
本报记者 季音 李茜
如果把商品经济比喻为海洋,那么这海洋已经远不象过去那样风平浪静。激烈的竞争,风云变幻的市场,使今日的企业家很难稳坐钓鱼台。
大海的风浪既考验人,也造就人。在我国被称为“金三角”的苏南地区,这几年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善驭风浪的企业家,沙洲振业橡胶总厂厂长、江苏“优秀企业领导者”奖章获得者奚也频,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我国近百家胶鞋厂里,奚也频所在的振业橡胶厂曾经一直是一家无名小厂,这几年才异军突起,1980年到1985年的六年间,产值增长十六点三倍,从一百七十六万元跃进到三千零五十万元;利润增长十一倍,从二十万元上升到二百四十万元。今年已成为年产胶鞋一千万双、产值五千万元以上的国内十大胶鞋厂之一。去年,这个厂荣获江苏省先进企业称号。
奚也频是怎样引导着振业厂这艘“航船”破浪前进的呢?
组成厂外“智囊团”
1980年,四十一岁的奚也频被推上了厂长岗位。他登上的并非一艘舒适平稳的客轮,而是一叶风雨飘摇的小舟:全厂没有一个工程师,工人都是附近的农民。他本人过去当过锡剧演员和编导,以后虽然进工厂干过几年供销,可对橡胶生产技术却完全外行。他当厂长第四天,厂里的高压锅炉爆炸,轰的一声巨响,仿佛就炸在他的心里。……一大堆困难摆在面前。
如何改变工厂的劣势?奚也频的第一招是:走出工厂去,向社会求能人。
1981年3月,当奚也频的工厂在上海《解放日报》上登出招聘顾问的启事后,很快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就纷纷来信,表示愿意做工厂的业余顾问。许多人声明不要报酬,甘愿尽义务。奚也频挑选了十五名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当顾问,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厂外智囊团。工厂逐渐打开了局面。
在伸向这家小工厂的许多友谊之手中,上海橡胶业的前辈杨少振先生的援助,对振业厂的腾飞起了重要作用。杨少振在国内被称为“橡胶大王”,他一生经营橡胶业,早在三十年代就创建了正泰橡胶厂,创出了名扬海内外的“回力”牌球鞋,至今正泰仍是全国产量最大的橡胶厂。已七十四岁高龄的杨老先生依然精神矍铄,把全部精力倾注在橡胶事业上,又办起了“步云制鞋集团”,推出了步云牌旅游鞋。奚也频从他的“智囊团”里得到这一信息后,立即向杨老求援。奚也频登上了去上海的旅程,一次又一次的登门访问杨老,但一次又一次地碰壁,老人实在太忙了!有一次,他终于闯进了杨老的客厅。
“你为什么老是要找我?”老人疑惑地问。
奚也频毫不保留地向这位橡胶业的老前辈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他叙述了工厂面临的困难,又讲了自己的坎坷遭遇:在“文革”十年里,他被诬为“牛鬼蛇神”,开除出干部队伍,下乡监督劳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沙洲县西张乡党委为他平反了冤案,1980年又吸收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委以厂长重任。他下定决心要把工厂搞上去,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他几乎夜以继日地奋发工作,可是困难重重,力不从心……。
一席推心置腹的倾诉,深深地感动了杨老。老人在十年浩劫中也遭过磨难,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不几天,杨老就从上海赶到沙洲这家小厂,提出了系统的改进意见。从那以后,杨老不顾年迈体弱,一次又一次风尘仆仆地来到振业橡胶厂,1984年又把振业厂吸收到“步云制鞋集团”,让他们正式生产步云牌旅游鞋。
从厂外请来的“众神”,使这个原来技术力量薄弱的小厂,顿时成了一个“富翁”,它不但拥有了各方面的技术人才,还有了自己的总工程师——一位从上海国营厂聘请来的专家。这位厂外总工程师每月下来二三回,对全厂的生产技术给以指点。奚也频终于有了一个稳定可靠的技术后方。
治厂之道宽严相济
如何整顿工厂的内部秩序,清除不利于现代工业生产的种种农村习气,是工厂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奚也频的治厂之道是:“真诚地关心人,严格地要求人,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他上任半年多,大刀阔斧地建立起了几项职工一致称道的好制度,改善了职工的生活福利。同时,他又毫不留情地处罚了三十多个违犯纪律的工人,包括一些工厂领导干部的亲属。他曾经因为触动了“关系网”而遭到了激烈的谴责,几乎把他轰下台去。但西张乡党委支持了他,作出了公正的处理。奚也频深有感触地说:如今许多工厂工作搞不开,多半是由于上头“婆婆”多。我们这几年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最重要的是我们上头不是“婆婆”,而是“妈妈”,给我们的是温暖与支持。
“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条,也帮了奚也频的忙。他象全厂职工一样遵守纪律和制度,甚至对自己要求比一般人更严。他担任厂长以来,坚持每天工作、学习十二三个小时,六年如一日。工作之余,他学习橡胶技术,也学习社会科学,学习我国民族资本家的创业、发展史,以及国外的企业管理经验,每天晚上还要翻阅十几种报刊,从中获得各种信息。
奚也频认为,当好一个厂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在全厂职工中树立一个厂长的好形象。他上任不久,厂内外曾经有过种种非议,人们对他投以怀疑的目光:“一个唱戏的能当好厂长吗?”如今,凭着奚也频勤奋的工作,这种非议已经消失了。记者访问了这个厂的干部和职工,人们的一致反映是:振业这条“小船”能在风浪中胜利远航,首先要归功于“船长”奚也频。(附图片)
奚也频在向橡胶业前辈杨少振请教制鞋技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