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全国第一个行业技术发展基金试行一年见成效 民主评审择优资助同行竞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12-19
第3版()
专栏:

全国第一个行业技术发展基金试行一年见成效
民主评审择优资助同行竞争
本报讯 记者陈祖甲报道:全国第一个行业技术发展基金——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试行一年表明,这是科技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又一新事物,是提高行业技术水平、缩短我国与世界技术差距的一种好办法。
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主要资助机械工业的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和社会效益大、但近期内企业自身效益不大的产品开发、完成期限在三年左右的研究开发课题。基金委员会根据国家对机械工业发展的要求和规划,发布项目指南,接受申请,经过专家评审,择优资助。1986年,基金会资助了四百多个项目。
在工业技术中有一类带基础性的共性技术,它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和性能。比如,机械行业中有摩擦磨损、各种计算程序、材料应用技术等。目前世界上因各种形式的摩擦损失占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对这个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减少摩擦损耗,提高机械耐磨性能,有助于提高整个机械工业技术水平。类似的行业技术不仅在机械行业,在纺织行业、地质矿产行业也有。
过去这类行业技术都分散在各个部门研究,经费层层切块。象机械工业就分散在三十八个部门中,仅国务院民口各部门机械方面的部属研究所就有九十一个。经费分散必定造成课题重复,耗费人力、物力,水平难以提高。原机械工业部首先打破部门所有制,将减下来的科研事业费和部分科技三项费用集中使用,不问隶属关系,择优资助。
据统计,今年资助的四百多个项目是从一千九百多份申请中选择出来的,其中原机械部直属科研机构仅得资助金额中的三分之二。成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都不是原机械部直属单位,他们得到资助的项目都是经过同行激烈竞争后中选的。
在评审过程中,充分发扬技术民主,能否资助由专家组成的基金委员会或专业组决定。这就改变了以往的科研项目由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指定、立项不尽合理、方案不可能仔细推敲、经费使用效果被人忽视的弊病。
由于行业技术发展基金会的建立,使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形成了新的格局。行业发展基金象座桥梁,一头连着自然科学基金的基础研究,一头连着有偿合同的企业产品开发。三者合起来形成了科技拨款制度改革的一个整体。
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会办公室的同志告诉记者:1987年,他们将改进项目指南,使之更加明确,同时增加基础技术项目的比重,大约要占到三分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