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直播,恢复在十八点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1-0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新闻速写

直播,恢复在十八点半
本报记者 曹焕荣
1月1日,十八点二十分。王欢、石峰提前十分钟走入播音室,静静地坐在高保真话筒前。旁边,隔着大幅双层玻璃的播出机房里,编辑、传音员、工程师各忙各的,不时伸臂看表,等待这样一个时刻的到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恢复停止多年的直播。
十八点三十分,《歌唱祖国》的开始曲过后,石峰轻轻拨动控制开关,外面走廊上方“播音”的红白灯随即亮起。“听众朋友,晚上好!”从容的声音,通过功率强大的发射中心辐射四方,顷刻间覆盖整个中华大地。
已有三十五年播音经历的王欢记得:“文革”前,中央台的节目大都采取直接播音。“文革”开始,“弦”一绷紧,直播室的大门从此锁闭。除体育等实况转播外,其它节目毫无例外地先录音、后播出。一晃二十年,提起“直播”二字,不少人简直有点陌生了……
两分钟以后,王欢正在流畅地播送《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一切正常!”中央台新闻中心副主任李向明松了一口气,这才腾出身来介绍情况:在讨论中央台1987年的新闻改革方案时,部、台领导要求先在十八点三十分的“全国联播”试验直播,然后推广。原来,新闻节目从截稿到录音、到播出,一般需要一个半小时。现在提前十五分就行。遇急稿,还能在播出过程中插入,以更多播送“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
“搞直播,压力最大、最紧张的,莫过于播音员了。”如果事先录音,出了错,还可以改;直播时念错字或打个嗝,就无法收回。部、台领导鼓励播音员“不出大问题,其它应该放开。讲错了,说一句‘对不起’,重复一遍就是了。”担任首次直播的王欢、石峰深感肩负的重任,提前一个半小时赶到新闻部。他们在每一篇稿件上圈圈点点,哪里需要连读,哪里需要短促停顿,哪里需要加重语气,全都标得清清楚楚。
十九点的报时声响了,第一次直播成功了!人们涌进播音室,只见他俩仍满脸通红地坐在原处。有人问王欢:“紧张不?”她回答:“刚响开始曲时最感紧张。一播起来,心里也就踏实了。”(附图片)
王欢(左)、石峰在直播。 马克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