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农村干部目标管理的“经”不能念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01
第2版(经济)
专栏:记者来信

农村干部目标管理的“经”不能念歪
有的干部为了完成规定的指标,向上报喜不报忧,甚至掺水使假。目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
新华社记者 黄其庄
目前,很多地方对农村基层干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粮食产量、乡镇企业产值、农民人均收入、交售定购粮、计划生育,以及扫除文盲、文明村建设等各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基层干部头上。指标完成的好坏,直接与干部的物质奖惩挂钩,同时还作为干部职务升降和评先进的重要依据。这种责任制,打破了过去干不干一个样的“大锅饭”,对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责任心,推动农村改革和建设,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一些地方在对农村基层干部实行目标管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的乡村干部为了完成目标管理规定的指标,向上报喜不报忧,甚至在汇报成绩时掺水使假。如统计农民人均收入时,将还长在山上的树每年增粗多少也计算在内。有的干部为了本乡本村达到无盲率标准,扫盲验收时找有文化的人冒名顶替。有的干部不是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实事,而是摆花架子,作表面文章。如文明村建设,不问农民的富裕程度,搞什么消灭茅草房、修环村水泥路等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说目标管理责任制这本“经”不好,而是我们有的地方把它“念”歪了。目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但不少地方并没有这样做。有的是指标定得过高,无“产”可超,一些基层干部于是变着法子应付上级。有的是指标本身的内容有问题,如把消灭茅草房、修环村水泥路作为文明村建设的内容,本身就是形式主义。有的是缺乏科学的考核办法,只单纯地看报表,听汇报,而不深入农户倾听群众的意见,结果好事办成了坏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