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应是龙腾虎跃时——一个农民企业家的追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01
第2版(经济)
专栏:

应是龙腾虎跃时
——一个农民企业家的追求
本报记者 陈敏
中国大地上,正涌现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大连韩伟养鸡场场长韩伟是他们中的一个。
听说我要参观他的鸡场,一清早,韩伟就自己驾驶着一辆崭新的轿车来接我了。这位年轻人,中等个儿,30出头,穿着一件廉价的猎装衫,一条没有裤线的蓝的确良裤子。如果不是事先有人介绍,我很难相信,他就是拥有饲养10万只鸡的现代化养鸡场的场长。
“人家都说你是个能人,这么大的鸡场,许多人想都不敢想呢!”我的采访在汽车上就开始了。我听说,这个鸡场光是鸡蛋,就可供应大连市140万居民每人一斤多。另外还有24万斤食用鸡,90万只雏鸡和400万个种蛋。
“哪里啊,我是个不学无术的人。说起办鸡场,唉,那还不是靠机遇。”韩伟回答。
说起机遇,在“文革”那年头,他可连上小学的机遇也没有。他因父亲有所谓历史问题,上两年小学,就被迫辍学干农活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机遇可真的来了。他在公社当过畜牧助理员,走过许多地方,见过不少畜牧饲养场,又自学了畜牧饲养知识,对养殖业发生了强烈的兴趣。1982年,利用业余时间,他和妻子许淑芬一起自办了一个猪场。许淑芬是高中生,两口子采用科学方法养猪,猪6个月就能出栏。尽管活计辛苦,韩伟每天下班回来光水就得拉48桶,但一年下来,竟向国家交售了100多头猪,盈利3000元。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有人说:韩伟这下子有吃有喝不用愁了。
当时大连鸡蛋供应紧张。韩伟就想:应该为人们吃蛋出把力。他经过参观、比较,发现土法养一只鸡一年耗饲料100斤,产蛋180至200个,而采用机械化养鸡,每只鸡年耗饲料80斤,却能产蛋240至280个。这就是潜力啊!韩伟决定由养猪改为养鸡,采用科学方法,养鸡800多只,结果3个月就收入2200元。第一步实践成功了。
紧接着又迈出了第二步,筹办一个万只鸡场。当年建鸡舍当年投产,一年盈利10万余元。这时,韩伟还获得了许多荣誉: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区和市级的劳动模范、致富状元等等。
更大的机遇还等着呐。大连市府办公会议决定:由市农业经济开发总公司投资,按8∶2比例与韩伟合资,创建一个饲养公司。韩伟浑身是劲,他联合了三个亲戚,将已经积累的资金聚集在一起,作为自筹资金,兴建一个更大规模的系列化配套的现代化养鸡场。
正当新鸡场基建工程铺开时,突然传来市农业经济开发总公司停办的消息。这样原来议定的八成资金完全落了空。韩伟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但他一面到处奔波寻找投资来源,一面不露声色地指挥基建工程照样进行。经过不屈不挠地到处奔走,终于与大连石化公司等三个单位,分别达成了协议:他们提供无息贷款80万元,条件是鸡场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按月提供所需的鲜蛋。但是资金还不够,韩伟又找到了市农业银行,银行考察以后认为,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决定给予贷款。
鸡场边建设边投产,1985年当年就获纯利10万元,至1986年头6个月,鸡场的总产值已达103万元。但是难关还没有度完。银行决定要收回大部分贷款。这时,鸡场的资金都用在固定资产投资上了,企业缺少流动资金,周转不灵,生产遇到极大困难。光饲料一个月就得开销10万元。为保证饲料的供应来源和质量,鸡场与大连饲料公司用来料加工办法,在鸡场联合办了饲料加工厂。
资金、资金,这是多么磨人的难题。韩伟整天打转,到处想办法贷款。韩伟说:“我这辆车主要就是为这个忙的。”
说到这里,汽车已经到鸡场。只见门上挂着两块牌子:大连韩伟鸡场和饲料加工厂。
一进鸡场大门,参观者就得被消毒药水喷射,进鸡舍还得穿上白大褂,完全是一套严格的科学化管理。在4万平方米的鸡场,整齐地排列着七栋鸡舍,还有饲料加工厂、鸡蛋仓库、职工食堂、宿舍、会议室等,安排得井井有条。我怀着很大兴趣,从孵化小鸡看起。韩伟领着一面参观一面讲解:这是大型电孵化器,这是电热育雏笼,这是机械化蛋鸡生产线,这是三层全阶梯笼式成鸡生产线……眼看鸡蛋变小鸡,小鸡变成大鸡,大鸡又生产一箱箱鸡蛋,真令人兴奋不已。
为了办好现代化鸡场,韩伟非常重视提高职工的素质。韩伟聘请了五位养禽专家为技术顾问,还花大本钱培养职工;举办专业技术学习班,请高级畜牧师来给职工讲课;还派人出去进修。他的妻子许淑芬就是专攻防疫的。他们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几年来鸡场从未发生过鸡瘟。鸡场订报刊杂志70多种,仅畜牧养禽方面的杂志就有20多种,供职工阅读。职工自己选购的业务书籍,可向鸡场报销、登记。
鸡场设立了管理委员会,由班组长以上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领导全场生产。管理委员会制订了《劳动纪律条例》,职责明确,奖惩分明。
鸡场还建立了共青团支部,原有团员11名,以后又发展了多名。现在场里的青年职工,几乎都写了入团申请。
鸡场实行基本工资加浮动工资加奖金的制度。工人年平均收入2000元,还有其他福利,如在食堂吃饭每顿只付二角,一菜一汤,细粮管饱,有鱼有肉,唯独不能吃鸡,这是鸡场的纪律。
由于这一切,职工们劳动积极性很高。在周围农村中,有不少青年在“排队”要求进鸡场工作。目前鸡场有职工60多人,工作效率是高的。据说象这样相同规模的国营鸡场,职工人数多达250人。光设备动力管理就要10多人,这里却由一个人全包了。
参观了鸡场,我又看了韩伟夫妇在鸡场里的住房。除了有一张大炕似的大床,一对式样过时的小沙发、衣柜、书桌和一台小录音机外,没有什么值钱的陈设。韩伟这个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成长起来的新型企业家,富了不忘别人。他用自己的收入出资一万元,为乡里设立了奖学金,鼓励农民子弟上中专、大学。他还向敬老院捐赠彩色电视机,而自己的家却仍然十分简朴。
“你怎么没想盖楼房呢?”我问。
韩伟笑了:“要盖楼房,几幢都盖起来了。可是我们现在没有这方面的心思。”许淑芬在旁边赞许地点点头。
不追求物质享受和钱财,那么追求什么呢?事业!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应该允许多种经济形式的存在。事实表明,象韩伟所创建的这样的企业,它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补充形式,对于实现资金、技术、劳力的结合,尽快形成社会生产力,对于多方面提供就业机会,对于促进经营人才的成长,都是有益的。
韩伟夫妇又笑了。当我修改这篇报道时,许淑芬到我家作客来了。她告诉我说,预计至今年7月鸡场的鸡将发展到11万只。鸡粪可以喂牛,所以准备再办一个养牛场。许淑芬这次来北京,就是为了物色优良种牛。淘汰的小鸡和死鸡还可以喂貂,韩伟正在筹划办养貂场。韩伟对如何完善企业的体制,使它更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方向,也有很多设想。
听完介绍,我也笑了。我预祝韩伟夫妇取得新的成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