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大面积承包经营 种粮同样可以致富 合镇乡农民争包种粮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5-22
第2版(经济)
专栏:

大面积承包经营 种粮同样可以致富
合镇乡农民争包种粮田
本报讯 湖北省嘉鱼县合镇乡的农民纷纷争包种粮田。不是3亩5亩、10亩8亩,而是30亩、50亩、100亩。到今年3月,全乡承包50亩以上耕地的种粮专业户已有33户。
我到这个乡采访,乡党委书记张玉涛的开场白是:“我们乡土地俏得很!”他讲了这样一件事:大垸村有387亩离村4公里远的水田,原来包给了323户。去年冬,村委会决定把这些田集中起来承包给几户种田能手。消息一传开,一下子就有23户农民跑到村委会去登记。干部们没法定,只好召开村民代表会讨论,才把田包给了7户人家。还有一户没要到水田,硬要了64亩旱地。
为什么在这里种粮对农民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我去请教全乡承包土地最多、规模经营最早的陈家坊村农民王耀环。他先让我看了他家近3年的收支帐,然后陪我去参观他的承包地。他指着一大片四方四正,长满小麦、油菜、红花草籽苗的田地向我介绍:1984年开始,他承包了这173亩水田。这些田原来由68户承包,离村子远,土质又差,一年只种一季蚕豆。他接包后,集体帮他建了泵站修了渠,全部种上了水稻。连续3年,生产的粮食一年比一年多,1986年,粮食总产量达78500公斤,卖给国家72500公斤,纯收入17800元,全家8口人,人均2236元。他情不自禁地说:“象我这样,1亩田一年纯收100元以上,一个劳动日可以搞到上10元钱。种田划得来。种田能发财!”
王耀环的话说得很实在。他是全乡的典型。其他人家怎么样呢?我又采访了几个粮食专业村的干部和种粮专业户。这个乡,去年承包50亩到100多亩的种粮大户就有26户,承包25亩以上的有81户。这些户的粮食产量和收入都十分可观。
大面积承包土地种粮,有比小块经营高得多的规模效益,种粮,同样可以发财。这是内在的动力。当然,这种经营形式能在合镇乡迅速铺开,有它一定的条件。
合镇乡有9个村,都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簰洲镇周围。这几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进镇务工经商,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占到全乡总劳动力的41.6%。他们有的完全离开土地,有的部分退出土地,这就为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土地集中的前提。在这种形势下,区、乡、村各级党组织和各部门因势利导,热情服务,为种粮专业户提供了必需的肥料、柴油、资金、技术,并尽可能地帮他们解决了水利、交通等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困难,使一些过去高不成旱地,低不成水田的地方,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好田好地,做到了村村通公路,车运到田间。
难怪合镇乡的农民对土地耕作有那么高的积极性。一旦承包合同到手,便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和希望,都维系在土地之上。买肥料,置机械,开沟渠,建机站,换良种,搞试验,大量地向土地投资、投肥、投工,甚至把家搬到地边去。据乡里介绍,承包50亩以上土地的种粮大户,这两年家家都买了耕整机,有的还买了小拖、收割机及其它农业机械。现在连全乡的机耕面积也达到95%,脱粒、运输、排灌实现机械化,粮食作物换上了新品种。 (蔡礼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