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讲求运用自主权的“艺术性”——访沈阳电缆厂厂长徐有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22
第2版(经济)
专栏:

讲求运用自主权的“艺术性”
——访沈阳电缆厂厂长徐有泮
本报记者 段心强
“给企业放权”——一声雷,天下响,全国普降喜雨,润了各家工厂的“田”。厂长有了权,可为什么工作却分三六九等,出现一、二、三类“苗”?
沈阳电缆厂产值、利润三年翻一番,全厂的经济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25种产品全部达到国际标准,电缆畅销国内外市场。
厂长徐有泮说:怎么用权,很有个说道。
用权有啥说道?
“要有权,但贪多嚼不烂”
“要让厂长办好企业,得给权。”
这可是实践得出的结论。原来,电缆厂也有几任厂长,论本事,也真有不在老徐之下的,可都没把工厂搞活。这确实不能怪他们,人、财、物,产、供、销,都是上头说了算。对也得听,错也得听,个人的智慧慢慢被风化掉,只落了个旱涝保收的本事——听话。结果这社会主义的新兴企业,一直暮气沉沉。
在改革中,老徐当了厂长。正赶上给企业放权,他高兴地跳圈。可人、财、物,产、供、销一些权力猛古丁地放下来,他又如同被捆住多年的运动员,一松开绳,却不知如何跑,工厂遇到许多难题。在印度市场上,由于沈阳电缆厂技术水平低,虽然价格比日本的便宜三分之一,但仍没有人家销售的多;由于生产管理没跟上,他们的金牌产品——钢芯铝绞线在晋京五十万伏线路工程架线中出现断股事故,贻误工期,造成损失……
另外,厂长虽有好多权,可社会没有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厂长使用这些权,到处碰钉子。老徐诙谐地说:“把我们碰的钉子都拣起来卖了,足能当个万元户。”一颗钉子一声警钟,使徐有泮坐下来回顾自己走的道路,找出了自己的差距。过去只注意产值增长,忽视了市场需要,没注意经营管理、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的提高,就象开始学照相,焦距总是对不实。老徐发动大家出主意,校正了工厂的全部座标。他们运用已经到手的自主权,加强了经营管理,划小核算单位,实行经营承包,使权、责、利结合在一起,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产品更新换代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生产水平;成立一支强大的销售队伍,开辟多种流通渠道。从此,他们的电缆开始畅销。印度人赞扬它为“中国线路”。
兴衰之间,徐有泮悟出一个哲理:“厂长要有权,但每项权从得到到使用,中间有个消化、领会、掌握的过程,贪多嚼不烂,权再多也没有用。”
“权有限,但可变‘有限’为‘无限’”
不少厂长说:“眼下权是有一点,就是限制太多,不好使。”这倒是实话,比如,财权已放给工厂,可有个规定,工资总额不能超过,奖金不能超过几个月的工资,一下子又限制住了。这也难怪国家,不规定个框框,都象流水似地发票子,一旦水漫“金山”(国库),国家经济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可话又得说回来,怎样贯彻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呢?
徐有泮有几句名言:“大树大荫凉,小树小荫凉,就水和泥,就权办事——这是一般的道理。可同样的水,方法不同,和泥的数量大不相同。”他的高明之处在于运用辩证法,把有限制的权变成了没有限制的权。比如,虽然国家发给工厂的钱是个死数,可老徐认为,钱数是死的,人可是活的。总数不突破,可在这个有限的数字里,却能做出“无限”的文章。他把工资和奖金捆在一起,拉开很多档次,上下浮动。多者可以高出原工资几倍,少者可能因为罚款而倒贴。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死数”就无法限制活人了。
“权不够,借别人的腿搓自己的绳”
一个工厂一个“小社会”,难免有权够用不够用的时候。徐有泮有话:“权不够,借别人的腿搓自己的绳。”
过去,工厂技术改造的权由上面把着。现在,这个权放下来了,钱却没有来源。这三年,沈阳电缆厂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砸锅卖铁也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结果紧到流动资金拿不出汽油钱,专用资金买不了一个零部件,门口还常有要债的。怎么办?急中多思,多思生智。徐有泮终于找到筹集资金的渠道。根据国家可以投资入股的规定,他发动厂内职工集资750万元;利用沈阳市开放债券市场的条件,向社会发放债券2700万元;以保证供应电缆为条件,向用户借款800万元;有些乡镇企业有钱,但没有生产门路,电缆厂和他们签定合同,借“鸡”下“蛋”,卖“蛋”还钱;一些工厂有钱,但产品不好,销路不畅,电缆厂与他们搞横向联合,借用资金。以上措施解决了流动资金和专用资金不足的困难,保证了技术改造的顺利进行,使全部产品达到国际生产标准。
徐有泮深有体会地说:“中国处在改革时期,许多改革都不配套。但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和规定,要水路不通走旱路。这样就会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总有路可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