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我生物技术研究一项重大突破 北京农大从植物体内筛选出“增产菌” 作物施用后抗病抗旱抗寒能力增强显著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27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生物技术研究一项重大突破
北京农大从植物体内筛选出“增产菌”
作物施用后抗病抗旱抗寒能力增强显著增产
本报讯 记者王友恭、杨传春报道:由植物病理学家陈延熙教授主持的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室,在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成功地从植物体内筛选出一批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能够增强作物抗病、抗旱、抗寒能力,能够大幅度增加产量,能够提高产品品质的“增产菌”。近年来,在21个省市,48种作物上试用无一不增产。一般增产幅度在10%以上,在不少作物上甚至能增产几成,农民欣喜地称它为“奇迹菌”。记者从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增产菌”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试用面积已超过1600万亩。
“增产菌”是从植物体内的诸多细菌中筛选出来的有益于植物或能抑制对植物体有害细菌生长的某种细菌,施用于作物后能够得到增产的效果。这项技术是根据陈延熙教授首创的一个植物体(如一棵秧苗)就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的理论提出来的。从1979年以来,陈教授领导的北京农业大学植病生防室从多种植物上筛选出多种“增产菌”株,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到南北各地开展大规模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的增产率是7.1—31.8%,小麦为9.3—25.8%,玉米为5.2—19.8%,油菜为8.6—28.5%。在甜菜、甘薯、萝卜等块根作物上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试验还表明,使用“增产菌”能提高果实的品质,如苹果外观光洁,甜菜、西瓜的含糖量增加。据统计,“增产菌”能使每亩大田粮食作物增加产值10元至15元;林果30元至50元;蔬菜50元至200元。今年夏季,北京地区施用了“增产菌”的小麦平均每亩增产100斤。湖南常德地区110万亩油菜施用“增产菌”后增产效益达1600万元。施用“增产菌”,操作技术(拌种、喷雾或沾根)简便,费用低廉(每亩仅需几角钱),而且无污染及其它副作用。今年2月,在国家经委、农牧渔业部委托北京农业大学召开的全国“增产菌”试验交流会上,与会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对这项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植物体自然生态系的发现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为农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