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专揭弊端的法国审计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13
第7版(国际)
专栏:

专揭弊端的法国审计院
本报记者 马为民
在法国众多的公共机构中,有一个专门揭弊端、揭丑事的机构,叫审计院。每年6、7月间,它要公布一项报告书,详细列举职能部门或国营企业等违犯财经纪律,或由于管理不严,经营不善,在使用公共资金方面造成的各种浪费。报告书发表时,报刊总要详尽报道,上上下下为之一惊:啊,竟有这等荒唐事!几天之后,事情被淡忘了,不要紧,第二年再揭。
今年6月26日,即报告书公布的第二天,记者到审计院取报告书。新闻处官员在交书的当儿笑着说了句鼓励的话:“拿出点勇气来!”的确,要读完长达340页的16开的大部头报告书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审计院本年度进行了964项调查,报告书分25个专题,公布了其中一部分。据说,同往年比,今年“收成不算好”,但它揭出的事实依然是十分典型的。
由于对世界造船业的危机估计不足和对失业加重的担心,政府对一些船舶修理厂一再“输血”,这些厂却在“输血”后相继倒闭。结果,从1983年到1985年,国家白白“输”进了20亿法郎。
近几年,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资助款大增,1982年为27亿,1984年为44亿。各种补贴名目繁多,胡乱发放现象严重。某市一家服装厂1982年突然停业,解雇了21名工人。为保护就业,市府贷款100万法郎,在大区和省的资助下买进了厂房,租给一个外行经营。此人拿到10万法郎的“地区创业补贴”后不久就甩手不干了。市府处境尴尬:37万法郎的厂房租金收不回,还得每年偿还贷款本息16万法郎。不久,原厂主又来把仍归他所有的设备搬迁到邻省开厂,该省则照样发给他30多万法郎的“地区创业补贴”。
交通部1982年起在全国开展“减少撞车事故10%的运动”,达标的省市有奖。但是,标准不明确,事故计算方法不统一,结果许多省市得了奖。连撞车事故率从未低过10%的巴黎市也拿到了 1000多万法郎的“达标奖”。
由于规章制度得不到严格遵守,还出现了一些咄咄怪事:某青工在职时月工资不足5000法郎,失业后却能领取总额高达2.2万法郎的各类补贴;国家海洋利用研究所花费5000万法郎,研制勘探和开采海底油田的潜水车,后发现成本太高,近期又无市场需求,遂将未制成的原型机卖了27万法郎……总之,报告书章章有奇闻,其中包括一些公职人员损公肥私、贪赃枉法的劣迹。
据介绍,审计院报告每年印行2000多册,除呈送总统和议会、中央各部外,还向各新闻机构提供,并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同行机构赠送。
审计院是拿破仑一世于1807年设立的,其后不断完善。目前有官员500余人,其中审计法官270多人。宪法赋予它的职能是“协助政府和议会监督财政法的执行”。所以,中央各部、地方各级政府、国有化企业和受公共资金帮助的一切机构或企业的财务以及社会保险均受它监督。审计院每年受理案宗约20万件。原则上,受它监督的各个部门的财务每四五年被轮流清查一遍。对情节严重的部门,审计院可通过附属的预算和财经纪律法庭审理或提请行政法庭追究。
关于设立审计院的原由,拿破仑说过:“我要通过积极的监督,使不忠于职守的行为得到制止,使公共资金的合法利用得到保障。”这个目标是否能够达到,自当别论。不过据说,从审计院设立以来,法国实行的许多改革是萌发于审计院报告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