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国家计委负责人谈我国基本国情 正确认识我国生产力水平至关重要 从这里出发可以加深对改革总方针总政策的理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16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生活对话录①

国家计委负责人谈我国基本国情
正确认识我国生产力水平至关重要
从这里出发可以加深对改革总方针总政策的理解
编者按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活跃起来了,也使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起来了。经济生活里充满了热门的话题。把日常生活中大家常思考的、常议论的,以至不甚清楚的一些问题搬到版面上来谈一谈,以求互相沟通、彼此启发,更好地促进改革,这便是开辟本专栏的目的。
本报讯 记者艾丰报道:近来,在谈论改革、开放、双增双节以及若干理论问题的时候,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呢?日前,就此问题,记者访问了国家计委负责人。
记者:您搞了多年计划工作,对我们国家的家底比较清楚,也有切身体会。您觉得应该怎样认识我国基本国情?
计委负责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国情,从经济角度看,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一、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二、人口众多;三、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简单说来,就是:家底薄,人口多,不平衡。
记者:这里面核心的问题,恐怕还是生产力水平问题。
计委负责人:是的。生产力水平是衡量一国经济是否发达以及发达程度的基本标志。不过,这几条又是互相联系的。从总产量看,我国钢的年产量已超过5000万吨,煤炭年产量达到8.7亿吨,石油1.3亿吨,粮食去年是3.9亿吨。在世界上,分别排在第4位,第1位,第4位,第2位。(美国1985年粮食产量是3.47亿吨,但不包含薯类。若包括薯类,则超过4亿吨。)应该说,这是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它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但是,从人均占有量来看,水平就低了。
记者:我国10亿多人口,这个分母太大了。
计委负责人:比如说,从1980年到1986年,我国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为9%。这个速度是不慢的,在世界各国中,也算快的。可是,人均水平并不高。1986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740元。还可以告诉你一个数字,去年国民收入增长率是7.4%,新增的国民收入为783亿元。但是被10亿多人头一除,平均每人每年才增加70多元,每天只有2角多一点。这就是说,如果每人每天多吃一个多鸡蛋,大家辛辛苦苦新增的财富就被吃光了。
记者:您说得非常形象:新增的国民收入只够每人每天多吃一个多鸡蛋。这个概念我原来就没有。我相信许多人也没有。而且大家提高生活的要求,不只是每天多吃一个鸡蛋而已。再说,我们不能都吃掉啊!
计委负责人:是呵,这就是个矛盾。人们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也是我们发展生产的最终目的。但是,它必须建立在生产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现在有的人,消费水平总好同经济发达国家比,其实,现在我们还远远没有这个基础。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几百美元,人家是10000多美元;大陆同香港比,平均工资是它的1/4,而劳动生产率只是它的1/10。按这个比例说,我们的消费是有些“超前”哩。
记者:所以,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提高生产力水平。
计委负责人:对。再说说人口多的问题。10亿人口,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巨大的潜在的生产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口多带来的问题。这一点,恐怕大家都直接感受到了。在城市,在公共场所,“拥挤”,已成为最普遍的苦恼之一。我国每年自然增长的人口有1000多万,相当于一个不小的国家。光城镇,每年就要安排400万人就业。就业不光是招工就行了,还要给他们提供劳动场所和劳动手段。在现代化生产中,每个劳动岗位都是要花相当大的投资的。就是投资较少的轻工业,每个岗位也要近万元投资。这样算起来,每年光解决新就业的问题就要几百亿元的投资。同时还必须集中一定的财力、物力搞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建设。这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而发展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又是很费钱的。但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我们必须在新增的国民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用于经济建设。还是陈云同志说的对,“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记者:不适当安排新增劳力就业,影响社会安定;在岗位不足的情况下安置了,又会加剧人浮于事的现象,这就要影响生产率的提高。确实是个矛盾。
计委负责人:从我国国情出发,目前也只能实行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高工资、高消费,不适合我国国情。这是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1984年至1986年,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1.1%,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提高了25.1%,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职工收入增长还要快。这种情况是很值得注意的。
记者:看来,我们对人口多这个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往往考虑不够。
计委负责人:至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更为大家所熟知。以农村而言,几个三角洲,经济发达,有一部分农民的收入超过部长;而在一些偏远山区,还有几千万人口,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我国经济,必须靠开放、搞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集体、个体经济的发展。比如,我们常说的个体户,现在在工商局登记的就有1900万人,在国家没花投资的情况下,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每年还为国家上缴税收40亿元。
记者:听了您的讲述,对我国基本国情有了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心里有点底儿了。不过,我有一个担心,我们讲矛盾、讲困难比较多,这样报道出去,会不会使大家感到泄气?
计委负责人:我觉得不会。在我们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大家应该了解自己的“家底”。我们的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以及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都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来的。大家了解了“家底”,不仅会加深对中央的方针、政策的理解,而且更会激起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日本,他们经常宣传,日本是资源贫乏的国家,要靠技术进步,一切要节约,这种认识深入人心。他们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记者:您介绍的我国基本国情,特别是生产力状况,我想也应该深深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过去有的人对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重视,离开生产力讲社会主义原则,这样,制订政策的时候也会带上主观随意性。一些“左”的观点同此有关。明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懂得生产力水平对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制约,也才能正确理解当前的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
计委负责人:是这样。
记者:谢谢您的谈话。经济生活对话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