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人才管理放宽放活 智力流动合理合法 四川科技人员放心下乡办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19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人才管理放宽放活 智力流动合理合法
四川科技人员放心下乡办企业
本报讯 记者罗茂城报道:四川省人民政府坚持“放宽、放活”的方针,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流向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为振兴四川经济作出贡献。
四川全省约有专业技术干部115万,大部分集中在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的国营企业、国防厂矿和科研单位。而全省151万个乡镇企业,只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3012名,平均500多个企业才1名。科技人才严重匮乏,影响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据四川省科委的抽样调查,在国营单位中,约有30%以上的科技人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近几年,虽然有科技人员悄悄流向农村,或用智力支援乡镇企业,但是为数甚微。他们的行动未得到明确的肯定,有的还引起非议。
为鼓励和提倡科技人员下基层承包、领办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四川省根据中央有关规定,今年先后制定了《关于鼓励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向农村流动的若干政策试行意见》和《四川省科技、管理人员兼职流动暂行办法》,各地、县也相应制定了促进科技人员流动的各项规定,从宏观上为科技人才流动、智力流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从心理和政策上使之合理化、合法化。
目前,四川科技人才流动的形式有辞职流动、停薪留职流动、带薪留职流动、兼职流动,人才技术引进等。对不同的流动形式制定的相应政策,消除了科技人员的疑虑和后顾之忧。“双放”方针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许多科技人员向单位提出申请,跃跃欲试,决心为发展农村经济贡献力量。
人才、智力支援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使许多科技人员得遇良机、大显身手。新津县电机厂原是一个濒临倒闭的知青小厂。前两年,906厂刘映宗、曾鹏举等33名科技人员和工人集体辞职到该厂工作,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工厂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已修起一栋四层的办公设计大楼、两栋五层楼的职工宿舍和约2000平方米的三个大厂房。这个厂产品质量优良,用户信得过,承担了国内进口的四条洗衣机生产线厂家中的两个主要厂所需要的微型电机的生产任务,就连许多老厂、大厂也不得不为之叹服。
科技人员到农村办企业,起到了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原四川省邮电交换设备厂技术干部董吉明,1983年4月脱离原单位到双流县九江乡承包了一个年年亏损的养鸡场,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向国家交售商品蛋28万斤,并建起了可养1.3万多只鸡的机械化养鸡场,已有固定资产30万元。他计划到明年底建成一个可养2万只鸡的现代化养鸡场,并着手创办一个企业集团。在董吉明的带动下,该乡养鸡事业迅速发展,目前全乡养鸡500只以上的就有100多户。1982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的陈育新,前几年辞职回家创办了“育新良种场”,从事鹌鹑养殖。现养有鹌鹑7万只,固定资产30多万元。受他影响,前不久其兄妹5人先后脱离原单位,共同创办了“希望研究所”。在他们的带动和大力扶持下,该县已发展了70多家鹌鹑养殖专业户,养殖总数达80多万只,成了农民的一项重要收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