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几点看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3
第5版(理论)
专栏:探索与争鸣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几点看法
  薛汉伟
最近,很多同志都在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和理论,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重要的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基本问题都必须以此为依据才能得到正确的解决。对我国国情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个方面作出科学的论证,是我国理论界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新概念,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如果说,我们取得了旧中国所不可能取得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的话;那么,造成挫折的原因,从指导思想上看,归根到底是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没有作出合乎实际的判断。长期以来,我们把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发达国家提出的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一般规律,当作象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革命胜利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模式;把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看得过于容易,以为很快就可以建成社会主义和进入共产主义,这就不能不发生超阶段冒进的错误。1958年提出要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刮了一阵“共产风”。在“文化大革命”中甚至提出现阶段就必须对商品生产和按劳分配加以限制。与此同时,在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以后,没有及时地认识到曾经在过渡时期起过积极作用的高度集中的体制需要加以改革;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没有坚定不移地实行工作重心的转移,相反把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与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混为一谈,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这两种错误都是由于脱离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重要的国情所致。前者超越了发展阶段,后者落后于发展阶段,但它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却是相通的。传统的观念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可以绕过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因而把搞活企业和发展商品经济当作与共产主义方向背道而驰的“资本主义”道路;而阶级斗争这个传统的武器正好被用来当作堵截“资本主义”道路的法宝,使得“左”的错误长期难以纠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为我们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深入认识我国的国情铺平了道路。经过几年的拨乱反正,到1981年,党中央就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个论断的重要与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我国的国情千头万绪,要正确地认识它,仅仅靠罗列现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于理论抽象。在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当前社会的性质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并形成相应的科学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准确地概括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如果说确认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探寻中国革命规律的出发点的话,那么,确认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律的出发点。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什么?一般来说,任何一国的社会主义社会都要经历若干阶段,其中的第一阶段都可以叫做初级阶段。但是,各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时,由于经济文化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因而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和形式,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等各个方面必然是极不相同的。这就决定了它们不会经历同样的发展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涵义不仅仅是指一般所说的发展顺序上的第一阶段,而主要是指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社会主义社会成熟程度上的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一般本质,说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停留在过渡时期。另一方面,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成熟程度还很低。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两点上:第一,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不发达的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基础之上的。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总的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然不是我们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但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必经的发展阶段。只有认清我国经济不发达状况所决定所允许的范围,才能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急不躁,脚踏实地地干下去。
第二,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是成熟的。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或“不完善”具有两种涵义。这两种涵义是相对于两个不同的标准来说的:一个以是否达到成熟的社会主义为标准,另一个以是否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标准。这两种完善或不完善是不完全一样的,前一种涵义的不完善是由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人们不能脱离这个实际提出过高的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任务。后一种涵义的不完善,主要是指我国体制上的弊端必须通过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来解决。过去,我们的错误就在于脱离经济文化的水平去追求前一种“完善”,而看不到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实现后一种“完善”。结果把许多在现阶段本来应当允许而且必须存在,甚至到了建成成熟的社会主义的时候仍然会存在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加以消灭或限制;把许多本来不应当存在、妨碍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点,拚命地加以提倡和维护。
(三)
我们党早就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认为,这个矛盾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尽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中心。
诚然,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通常都存在着社会生产落后于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但是,我们在表述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时所说的“落后”,显然不是在这个一般意义上说的,而是在下述两个意义上说的:第一,相对于发达国家说的;第二,相对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所需要的物质基础说的。正是在这两个意义上说的“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构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取决于这一主要矛盾的逐步解决。在目前首先必须摆脱贫困,走向小康。这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的迫切愿望。
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我们应该坚持社会主义,但要进一步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这段话说得多么深刻。我们在谈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时候,不要忘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困以及妨碍我们摆脱贫困的僵化体制决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主要应当表现为能较迅速地摆脱贫困和不发达,实现小康和现代化。为此,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和总政策,舍此没有其它道路。任何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背离改革、开放、搞活这个总方针的“左”的或右的倾向,都妨碍我们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甚至会造成动乱和倒退,必须坚决反对。是否有助于摆脱贫困,实现小康,应当成为我国当前判断是非、处理各种矛盾的主要尺度。
(四)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同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不尽相同的特征。它的经济制度是建立在生产力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经济结构与更高阶段相比应当更具有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股份制、承包、租赁等形式的出现,正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多样性的表现。有的同志把这些当作搞资本主义,这是误解。早在一个世纪以前,恩格斯就说过:“至少在过渡时期……由劳动人民实际占有一切劳动工具,无论如何也不排斥承租和出租的保存”。这里所说的“至少”,也就是不排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可以出租和承租生产资料。除社会主义公有制外,还应当允许个体经济、私人企业和国家资本主义等各自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绝对优势确立以后,这些非公有制成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它与公有制的关系不再具有“谁战胜谁”的性质。
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既然我国存在着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济成份,也就决定了各个地方、部门、企业、职工和其它社会成员存在着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利益差别。过去,我们不重视这种差别,过分强调缩小收入差距,造成了吃“大锅饭”的局面,结果挫伤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延缓了摆脱贫穷的进程。现在,我们实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着重克服平均主义,同时防止企业间和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过分悬殊,这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的。只有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产生的种种利益,才能深刻认识现阶段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对这些不同的利益作确切的分析,建立新的利益关系的合理格局,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政治制度方面:从原则上说我国建立了高于资本主义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但是由于受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的制约,这种民主不可能很完善。由此产生了发展民主的迫切性和发展民主的长期性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矛盾。一方面,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如果不建立起健全的民主制度,民主就容易遭到破坏,社会主义事业就要遭到挫折。建国以来发生的重大失误,都同民主制度的不健全有关。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又十分艰巨。只有全面认识发展民主的迫切性和发展民主的长期性,才有可能找到现阶段进行民主建设的客观规律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途径。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有其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经占有统治地位,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也不能说成熟,必须向前发展;与此同时,这种意识形态时常遭到落后的封建意识、小生产意识和主要是外来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袭。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觉地抵制封建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在这里,我没有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全面的分析,谈到的几点也是很初步的。我认为,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个领域中的特殊矛盾,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这一阶段的特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