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关于摄影理论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8-31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关于摄影理论的思考
杨绍明
摄影作为一个艺术门类,不能没有严谨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国的摄影理论研究中,有的是以美术、文学或其他门类艺术形式的研究理论来说明摄影理论,严格地讲是不准确、不科学的。我以为,应当以摄影艺术本身的规律来进行科学的总结和论证,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全是从摄影本身特点、功能和价值出发的比较完整的理论。
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着重要的历史变革。摄影界与文学艺术各界一样,开始了重要的演替过程。新人、新作和新的群体在这个演替过程中涌现出来;创作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人们常说摄影这种艺术形式是“雅俗共赏”,我看也可以“雅俗分赏”。面对目前我国人民文化素质的不同情况,不同层次的创作和不同层次的欣赏,这也是客观的现实。创作和欣赏的档次,当然不尽相同。除掉那些反动的、黄色的污秽品之外,群众自娱领域可以宽一些。但是一给人家看,一经发表,就要考察它的社会功能、形象语言、信息内涵、艺术价值和社会效果了。同群众见面,就应当力求使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愉悦功能都是好的,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成果。
在摄影艺术向多样化和多层次发展中,我们应当倡导的是新时期的现实主义。要十分强调表现改革、开放,要十分强调表现时代,推进更多反映时代精神的好作品出世,因为这是社会主义摄影艺术的主体,或者说是社会主义摄影艺术的主旋律。
关于摄影理论的发展,我认为首先要分门别类,自成体系。比如对艺术摄影和新闻摄影,要予以科学的界定。纪实摄影、新闻摄影都不要取代艺术摄影。不敢反映时代,不愿表现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的,这种人是冷漠、胆怯的人。但是同样,不敢为未来的艺术去探索,不敢用新的现代审美意识、现代文化特点去从事摄影创作的人也是近视眼。只要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我们都应该去探索,即使出了一点偏差也不要紧。不要用新闻摄影去挤艺术摄影,把艺术摄影挤到一个墙角去,它就不能生存、发展了。我们搞展览也是老一套的模式,搞了一个又一个展览,但新的艺术探索的展览一个也不能有,有了就是异端。我认为,这是武断的态度。
在我们的一些摄影作品评选中往往突不破“题材决定论”的老框框。单一的评定模式使那些题材、内容、形式雷同的作品翻来覆去地获奖,缺乏新意,缺少力度。真正有新意、有力度的作品,却被撇在一边。这里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机械反映论、狭隘功利主义、庸俗社会学等旧观念都在评选中起作用。生活已经表明:摄影在中国已经不再只是宣传的工具,而可以是多种风格、流派,多种技法的一门艺术。八十年代的摄影者也往往是既善于表现社会和人,又有着较深的艺术造诣,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创造。因此对作品的评选标准,特别是对艺术作品的评选标准,就必然地需要加以完善,要用艺术自身的规律去加以衡量。
我认为,在青年人的探索中,要注意观念更新,但不是生吞活剥,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东西。现在有一些理论提法,如“自我表现”等等,一些初入艺坛的青年人,搞不清楚真正的含义,就容易上当。
要讲“自我表现”,只是在重视艺术家在创作中的主体性,或者说能动性上,只是在这个意义上讲有合理之处。这个意思,完全可以用“努力体现自觉意识”来表述。但这种理论,本质上把客观世界,把人类社会,甚至把欣赏者都看成是自己的对立面,这就有可能走向邪路,忘却了摄影者的社会责任和摄影作品的社会功能。因此,如果脱离时代和人民,无论是“自我表现”,还是“表现自我”,都是不足取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