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阅读
  • 0回复

书信探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1-01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书信探源
在中国古文化中,书笺、信函、玺封、驿传,有着独具特色的名称和含义。
笺,指信纸。“花笺”,是一种小幅的用华贵纸张制成并饰有花纹的信纸。古时著名的花笺很多,有五色笺、锦色笺、百韵笺、凤尾笺等等,或出之于吴,或出之巴、蜀。最著名的是蜀笺中的薛涛笺。它因唐代女诗人薛涛亲令制成小幅而得名“薛涛笺”。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有诗曰:“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这里说的“双鲤鱼”是形若鲤鱼的信函,在此用以代称书信。
唐代,自贞观年间开始,就用朝鲜厚茧纸制信函,形若鲤鱼,两面俱画鳞甲,腹中可以藏书,名曰“鲤鱼函”。
相传三国吴人葛玄与河伯书信往还,令鲤鱼充信使。因之,信函在诗文中往往被雅称之“鱼函”、“鲤封”,书信也叫“鱼书”,信使也被称之为“鱼雁”。相传不但鲤鱼传书,大雁也传书。因之,古称信使为“鱼雁”,也叫“鸿鳞”。
在古代,书信多是靠驿传递送的。周代已在各大要衢设置邮传馆舍。近来有学者考证,殷甲骨卜辞中可考的驿传馆舍名称不下30余处。现在还不能确知商代是否有玺封之制,是否已有书信。但确知当时已有信奴,他们或乘车,或骑马,迅速将各种信息报告给殷王。
(摘自《百科知识》第10期 郭伯南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