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中外记者采访十三大热烈交谈感受 中国变得更开明更有信心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1-02
第3版(要闻)
专栏:

中外记者采访十三大热烈交谈感受
中国变得更开明更有信心了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徐耀中)在等待进入十三大闭幕式会场的中外记者休息厅里,数百名新闻界同行利用这难得的聚集机会,二人成伴、三人成众、四五成群,热烈地攀谈起来,采访者在互相采访。
改革、开放是中共十三大的主题歌,也是中外记者这次交谈的主要话题。
这次大会允许外国记者采访,会上云集了中外记者400多名。大会新闻发言人朱穆之共举行了5次记者招待会,大会新闻中心还安排了5次党代表同记者的会见,中外记者对此都很满意。经济日报的记者询问日本共同社记者塚越敏彦对采访十三大的感受时,这位日本记者回答说:我也参加了十二大的采访,十三大与十二大比有明显的进步,当时不让外国记者听会,会议期间一共只开了3次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会议情况要靠听广播。这次不同了,采访的记者多了,光共同社就有5名。这时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从旁补充说,参加采访的常驻北京的外国记者有100多名,特地赶来采访的也有100多名,电视摄影采访的就有24家,其中只有2家是中国内地的。塚越敏彦继续说,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也组织得不差,回答问题很坦率,我们从中得到了不少新闻。我们感到中国变了,变得更开明、更有信心了。
几个中国记者和满头白发的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谈得甚欢,大家请他谈谈采访十三大的看法。他说,他这次是为写作《新的长征》一书而顺道采访十三大的,会议的工作报告强调了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改革,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已迈出很大的步子,估计在政治领域里的改革会碰到困难,出一些问题,但相信也会取得进步。他认为中国党的领导班子年轻化很必要,他同意邓小平同志的意见,要搞改变,就是改变人员和领导班子。一位中国年轻记者问他,你年龄这么大了,现在还是记者吗?他幽默地看看周围说:我找不出比我年岁更老的人了,今年已78岁了。引起大家一阵惊叹。他接着说:我年轻时当记者,现在还是记者,我是一辈子都当记者。但现在年龄毕竟大了,跑不动了。
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吉米主动为我们当翻译,找到了据说是此行中年岁最大的一位女记者采访。她是英国伦敦一家日报的记者。她告诉我们,1973年召开党的十大时她正在北京当记者,住新侨饭店,当时消息封锁,不让外国人知道,到会议结束时,中国新闻媒介才加以报道。这次能让她参加会议采访,到人民大会堂旁听报告,最重要的是能让她同外国同行通过新闻发布会直接同代表接触,同有血有肉的人交谈,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大会的报告讲继续开放、讲改革,要党政分开等,这很有意思。
我又挤到解放军报等记者的交谈堆中,请塔斯社记者柯利夫舍叶夫对中苏进行的改革作一些比较。他说,苏中两国情况不一样,改革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不同点例如中国农民占80%,苏联只占30%;苏联改革是从政治体制改革开始再搞经济改革,中国改革是先搞经济体制改革,再开始搞政治体制改革。共同点是两国都在积极进行内容广泛的改革。他认为中国的改革在十三大后动力会更大,步子迈得会更快。
香港成报的记者说,中国将采用公务员制度,这确实很好;执政党自己提出党政分开,这是很不容易的。
交谈中,有位中国记者说起昨晚北京下了今冬以来第一场大雪。在场的一位日本记者说:中国有句成语“瑞雪兆丰年”,愿这场大雪给中国带来好兆头:诞生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政治体制改革有一个好的开头,经济体制改革有一个好的深入……
不少记者相约,到十四大时再来中国采访,说那时的中国改革的进步会更大,开放的程度会更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